(陕西省宁陕县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安康 725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农村贫困劳动力群体中,缺失技能、文化水平不高是致贫、返贫的关键点。各级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劳务培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水平。一方面,明确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从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上,让贫困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劳务输出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家政月嫂、特色烹饪、修脚足疗、建筑劳务等培训课程,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联的种植业、养殖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事实上,在对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后,对其脱贫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据调研,培训前贫困劳动力年收入约在10000元,而培训后年均收入超过18000元,增长率超过80%;在对接受过培训技能且获得相应职业证书的外出务工人员调查中发现,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也更高。可见,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贫困劳动力长远致富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调研中发现,很多贫困劳动力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希望能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寻找更好的工作。但是,在当前,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中,由于培训机构、培训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导致很多贫困劳动力无法获得培训机会。
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在实施中发现,主要贫困劳动力多在外打工,而不能外出的非主要劳动力,却在参加培训。以某县为例,春节过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而留下来接受技能培训的多为老年人、妇女,使得接受培训的劳动力无法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如据某县培训对象统计资料显示,接受培训的对象多为农村留守人群,年龄在30岁至45岁较为集中,而女性人数占到60%以上,文化程度上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结合各地组织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项目,整体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表现在,培训人数不固定、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较杂。如一些技能培训,以短短1-2天时间,对于很多劳动力而言是难以掌握的。在一些糕点制作、面点技能培训上,一周时间都无法确保培训质量。一些厨师培训班,周期短,虽然社会岗位用工需求大,但培训后就业能力难以胜任,导致培训工作陷入低水平层次。还有一些涉农种植、养殖课程培训,多以政策宣传、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为主,农民难以掌握,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从当前贫困劳动力培训资金来看,主要依托项目运作,协同中央扶贫资金,而各省、市、县级财政预算投入资金偏少,甚至没有,使得整个培训规划资金不足。以某县2017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为例,全年资金投入为160万,占扶贫宽0.84%,按照每人360元的培训费来计算,难以满足当年11170人的培训要求。同时,考虑到各县各部门之间的配套培训资源,使得资金使用效益更低。一些乡镇结合上级培训目标,虽然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动员和培训,但在培训协调上,条块分割过多,培训网络衔接不畅,导致培训合力难以发挥。另外,一些培训机构资质不达标,在培训实施中难以确保培训质量,在缺失有效监管的条件下,劳动力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反而浪费了有限的培训资源。
对于广大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是提升其脱贫能力的重要途径。缺知识、缺技术问题的化解,必须要强化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面。为此,通过建立台账,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由各县职教中心协同各乡镇、村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统计,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建立全面精准的培训台账,确保培训对象精准到户、到人、到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在培训补助上,以免学费、每天补助误工费、交通费等方式,提高技能培训吸引力,化解贫困劳动力的经济负担。
在农村贫困劳动力对象统计中发现,每年新生劳动力约占27%,特别是“两后生”家长、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轻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偏见,只希望劳动力外出务工赚钱,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为此,在优化“两后生”培训方案上,建议设置覆盖“两后生”、全免费的2-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特别是利用寒暑假、春节等时间段,进行系统的、具有技术含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颁发相应证书。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及产业状况,在推进短期培训中还要加强特色项目培训。如某县以修脚师、特色烹饪、家政月嫂、建筑劳务等特色培训,从培训师资、实训基地等条件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培训成效。
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必然需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培训免补政策,并结合地方培训经费预算,优化培训资金结构,确保民生工程有序、有效开展。脱贫攻坚不能流于形式,在教育扶贫实践中,更要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高培训资金利用效率。一方面,加强培训监督管理,对各项资金使用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对相关培训项目及机构进行评估,强化培训师资力量,真正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