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生活: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2018-02-25 17:24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分校210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家务小朋友生活化

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威尼斯分校(210000)

郑 妍

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体验。而且,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整合,为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助力。因此,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生活历练中提高道德品质。

一、整合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充分观照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化特征十分鲜明。因此,教师要有与生活接轨的意识,对教材文本中的生活化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为课堂寻找教学资源。由于生活习惯、地方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生活认知也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如教学《我和我的家》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吉祥三宝》,有效渲染了课堂气氛,并由此展开教学:“这首歌曲表现了和谐家庭的幸福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里每天都上演亲情故事,请好好回忆,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更有感染力。”学生开始准备,教师不时给予一些提示,要求学生注意讲述的情节要完整、有主次。有的学生说:“我们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大家一起吃饭,谁最后一个吃完饭就负责刷锅洗碗。每次我都是第一个吃完,而爸爸常常是最后一名。说实话,爸爸吃饭速度并不慢,可他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呢?我原来吃饭比较慢,刚开始爸爸妈妈会在饭桌上教育我,但是效果并不好。为了让我快点吃饭,妈妈制定了比赛规则。我当然不想洗碗,便提高了吃饭速度。但我知道,爸爸是故意放慢速度的,因为他不想我成为最后一名。”……教师发动学生讲述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讲述,课堂的生活味更加浓厚。

二、利用生活案例助力课堂教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生活案例展开教学,满足学生学习感知的多元化需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精心筛选生活案例,提升课堂教学的匹配度;要有接轨意识,将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如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时,教师展示了一个生活案例:“这张图片是一个小朋友的卧室。你们看,这个小朋友要去上学了,可他找不到文具盒。再看这房间,好乱,玩具、鞋子、衣服扔得到处都是。这样的房间该如何整理?你们来给他出出主意吧。”学生听说要给图片中的小朋友出主意,顿时有了讨论的兴趣。有学生建议:“文具、玩具、衣服、鞋子的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可以先将这些东西进行分类整理,有序排列。如玩具,可以按照物体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装在纸箱里,或者放在书架上。”也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找不到好的方法,可以去其他小朋友家参观,看看人家是怎么摆放的,参考人家的摆放方式。”……这里,教师利用生活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效果显著。学生积极献计献策,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

三、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为学生创造实践体验机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追求。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赢得教学主动权。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鲜活的、深刻的,如社会调查、实地走访、信息收集、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都是重要的训练形式,教师要恰当筛选。

大多数学生不会做家务,也缺少这样的自觉。如在教学《干点家务活》时,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性学习任务:“每一个家庭都有许多家务要做,平常都是谁在干这些活?谁干得最少呢?大家回家之后,要帮助家长做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大家可以让家长用手机将自己做家务的照片拍下来,传到班级网络共享平台,在班级内展示。”学生听说要在班级展示,都兴致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学生看到自己做家务的照片被投放到大屏幕上时特别激动,对做家务的认识更深刻了。这里,教师布置做家务的实践任务,并要求学生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并在实践操作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摹仿生活,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生活案例进行细致的感知和学习,对生活经历展开回顾和反思,使思想更加成熟。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能使学生以新的视角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家务小朋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一起做家务,一起建设一个真正的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