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师寨中心小学(221700)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童话、寓言和故事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品赏活动,让学生在品析情节、品析人物、品析语言等操作中形成语文能力。品析情节时,需要厘清文本结构以及作者的设计意图;品析人物时,需要抓人物个性,体悟人物精神世界;品析语言时,要注意学习经典,掌握表达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品再品,这样才能形成深刻的阅读学习认知。
故事都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时,可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展开,让学生学会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进行阅读感知,调动起学习思维,并在具体感知的过程中完成思想洗礼。品析故事情节时,教师要注意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分析中,这对提升他们的故事品析水平有着重要帮助。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一课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了一组图片信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给出阅读任务:嫦娥奔月是传统神话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大家仔细阅读文本,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大意。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对相关情节进行整合。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他们的阅读感知情况进行调度,并进行个别指导。成果展示时,学生表现都比较主动。有学生整体梳理了故事情节:“故事先交代嫦娥的家庭,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原因,为后面嫦娥奔月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嫦娥被逼无奈吞食了仙药,便自己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直到飞进了月宫。后羿回来找不到嫦娥,嫦娥在月宫与后羿隔空相望,故事被推向高潮。后来,人们在八月十五吃月饼,表达团圆之意。”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并梳理故事情节,为学生品析故事创造了条件,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
故事以塑造核心人物形象为中心,在品析故事时,需要对人物性格特点展开梳理感知。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一些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展开分析,注重典型描写的运用,并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情感、神态、细节等描写进行仔细品析。这样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才更为具体鲜活。
《推敲》中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贾岛,一个是韩愈。教师让学生理顺故事情节,并对贾岛这个人物展开分析:贾岛为一个字废寝忘食,说明了什么?你从这个人物的性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开始阅读,自觉展开学习讨论。有学生认为:“贾岛是一个‘学痴’,连走路都在琢磨炼字。这种痴迷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学生说:“贾岛推敲精神被广泛传扬,说明贾岛身上凝聚着更多闪光的东西。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贾岛一样认真学习、研究学问,我们都可以成为大学问家。”
教师让学生从人物思想品质方面进行品析,给学生带来了丰富启迪。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深刻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故事语言大多比较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接受特点,只要教师设计合理,其教学发动会更为有力,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启迪也会更为深刻。让学生仿写、摘抄、续写、扩写等实践操作,都可以为学生的语言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伊索寓言》一课包含了三个寓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角度展开阅读赏析:伊索寓言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每一则故事都反映了一个大主题。阅读时要注意经典语言的运用,体会其深刻哲理。学生开始自主阅读,并找出经典语句进行赏析。第一个寓言故事中,狐狸的表现很有深意:“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狐狸根本就吃不到葡萄,只好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这说明一个道理:对于得不到的东西,用谎言欺骗自己,无疑是自欺欺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
语言呈现方式众多,阅读赏析时,我们未必要找华丽辞藻所堆砌的句子,有个性、有深意的句段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学生对语言有较强的敏感性,教师需要展开针对性引导,给出一些提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鉴赏节奏。
品析故事有多重途径,教师要从故事情节、故事人物和故事语言等角度展开探索和引导,引领学生展开“品中品”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故事精巧构思、精美语言的同时,获得思想洗礼。品读故事,要侧重“品”,只有深度品味,才能有更多收获。培养学生自觉品析故事的习惯,对促进学生语文学力基础的成长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