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慧
(吉林省梅河口市新合镇中学)
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不仅要把课讲好,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上课、做实验以及做作业的情况。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暴露出一些漏洞,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笔者将针对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进行详细概述。
一上课就有人昏昏沉沉,或是四十五分钟全程都带着一双“迷茫”的眼神在云里雾里徘徊,这样的课堂现状在诸多化学老师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都带有“偏见”——他们认为化学要学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这些都是他们之前从未听过的,加上还要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很多学生都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把化学当做是拦路虎,从而加大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阻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过来跟我说自己现在一打开化学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天书”,在预习的时候看不懂里面的含义,真正上课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抵触感,无法紧跟老师的步伐。化学课上的探究与学习其实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时候,先要说明“空气”对每个人存活下去的重要意义,然后再告诉学生空气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它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但是由于很多教师都不重视教授的“铺垫”,导致大部分的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上课铃声响后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在空气中我们呼吸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氧气。”由此引出氧,之后再分别介绍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意义。比如说介绍氮的时候就可以引入氮的惰性广泛用于电子、钢铁、玻璃工业,还用于灯泡和膨胀橡胶的填充物,工业上用于保护油类、粮食,精密实验中用作保护气体。只有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挂钩,才能逐渐消除学生对这门新课程的恐惧感,等到学生的兴趣被带动出来之后,他们自然会发现化学课以及化学实验会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乐趣。
很多学校配备的化学老师都是不符合正常课业运转的,由于一周每个班的化学课程只有两节课左右,学校就会给四五个班级只配备一个化学老师。这样一来,虽然老师每周的教学课程的数量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但是好几个班只有一个化学老师,势必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因为带的班级比较多,作业的批改也成为一个大问题,部分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己做作业,之后自行对答案批改。这样虽然也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但是教师同时也失去了第一时间找到学生学习漏洞的机会。查漏补缺的最佳时间就是在上课之后的第二天,这个时候学生通过作业、习题已经大致了解所学内容,但避免不了他们还有一些困惑。这些问题都会反映在每个人的作业本上,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而导致学生错过最佳的“温故而知新”的机会,这也是导致很多学生化学成绩一度低迷的原因之一。
化学这门课程注重“实验出真知”。只有学生真正动手动脑,才能发现不同化学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做化学实验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公式的记忆,比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给他们介绍相关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依次让酒精灯、试管、单孔胶塞、导气管、铁架台、试管夹、集气瓶、水槽登场,每个仪器的作用、属性都给学生介绍清楚之后再开始一步步教他们做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运用到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把高锰酸钾加热之后分解成锰酸钾和氧气,实验做完学生就能真真切切体会到这个化学方程式的真正含义,由此加深对它的记忆。
很多家长都很看重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的成绩,由于化学课在初三才开设,对于它的缓缓“登场”,学生和家长都没有太看重。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较其他科目晚一些,重视程度也随之降低。化学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也低于其他科目,这就加深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偏见,这种偏见会严重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比如说回到家之后应该在数学上投入一小时,化学上投入四十五分钟,由于对这门课程的不够重视,自然会降低在上面学习的时间,最终变成学习数学七十五分钟,化学只有半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的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相关的,只有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认真学习,摒弃对科目的偏见,才会在学习上进步。
在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学生都已经到初三了,每个人都在积极应对着中考,紧张的学习生活下也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不要因为外因(师资、设备)导致自己在化学课程上失利。歌德曾经说,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这与我国古人所倡导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谋而合。只要抱着平常心,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每一门科目,挥洒过的汗水最终一定会有所回报。鉴于初中化学的教学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改善教学环境,让化学不再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