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梅
(四川省泸州市大渡口镇中心小学)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词语积累量少,组织语言能力差。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始至终都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同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对说得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每个学生发言教师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
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我们就知道了“1+1=2”,这是数学的计算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一加一的效果是大于二的,比如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效果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理论。同样的一句话,教师说一遍,学生可能不理解,当说第二遍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低龄段的小学生记忆和模仿的能力都特别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语言,教师只需要多重复几遍,学生就可以很快记住;而且教师规范化的表达和清晰的逻辑能力也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例如,在“看图写算式”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等学生把图看清楚了,我会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完整地把图意表达出来。当然,刚开始学生肯定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时,老师示范“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4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然后再问学生:“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三句话把图画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自己模仿,能很好地把图意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了。
形象化是小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对于一些理论化的知识,教师必须帮助小学生形象量化到具体的事物之中,他们才会理解得比较透彻。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有助于小学生聆听,但是单纯的聆听他们记忆的时间会比较短,结合具体的形象化教具就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言记忆的基础上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就实现了由浅层认知向数学思维的初步过渡,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必要前提。
在“比较”这一节内容教学中,学生对“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理解困难。面对这个难题,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在课桌上摆一摆,结合自己摆的学具,理解两者数量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二者间的关系。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说错了。
皮亚杰也曾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对于“凑十法”这种计算方法的描述,很多学生表达不清楚。于是,我拿来一个能装10个乒乓球的盒子,盒子里装了9个乒乓球,又拿来3个乒乓球。问:盒子可以装多少个乒乓球?现在装了几个?还差几个装满?应该怎么做?边问边让学生动手操作,最后让学生把刚才操作的过程说出来。因为是自己动手做的,学生很快就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能很好地理解“凑十”的概念了。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说得过多,孩子们必然就失去了练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缩短自己演讲的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练习说。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提出一个问题后,我通常不会马上抽学生回答,我会给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准备一下,想一想该怎么说,然后才请学生说。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在教学“10的组成”时,因为之前已经学习了8、9的组成,所以我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因此数学的语言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可以训练小学生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练习说,训练学生多样化表达,同时借助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中爱上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