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第十一小学(236600) 屈少杰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融合的艺术,因其文字精练、图画优美、主题明了,越来越受到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进行思维,且想象力丰富。如果让他们进行纯文字阅读,就会降低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绘本阅读,图文并茂,让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并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绘本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其有趣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都让学生兴趣盎然。但是,许多教师却用文本教学的方式对绘本进行教学,喜欢在学生阅读完绘本后问:“在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绘本本来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故事的。每一个学生对绘本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去深度理解绘本,只会增加学生阅读的负担。
例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一绘本,在教师的眼里是让学生明白哪怕活了一百万次,我们依然要重视爱,从而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但这一绘本在小学生眼里是怎样的呢?他们只会羡慕这只猫,认为它真幸福呀,可以活一百万次。当阅读到白猫死去这一段时,他们不会意识到这是真正的离别与死亡,认为这只小猫真可怜,以后都不能去玩耍了。在教授时,教师希望将绘本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告诉学生。低年级的学生真的需要理解得这么深刻吗?哪怕告诉了学生,他们能够理解吗?这是许多教师会犯的错误,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学生不能理解,而且还会失去阅读本身的魅力。
在阅读绘本时,低年级的学生对绘本中的图画比文字更加感兴趣。于是,教师就利用这一特点,不停地问学生:“图画上画的是谁呀?这是在哪里呢?”等问题。学生对绘本中的故事充满兴趣,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如果教师过多地提出类似问题,他们就会觉得回答教师的问题是一种负担。这是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中容易犯的错误,将绘本阅读变为一堂思维训练课。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是很好的,但要掌握好度,让学生知道主要人物是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绘本进行阅读,避免阅读时的高度紧张。
低年级的绘本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积累许多有用的写作素材,便于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于是,许多教师喜欢将绘本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起来,每次都让学生去摘抄绘本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这样,学生带着压力进行阅读,一直想着要摘抄哪一句比较好、读后感要写什么等问题。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些本末倒置了。绘本阅读课,本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慢慢品读的课程,让学生走进绘本的世界,去看看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会碰到什么人、遇到哪些有趣的故事,从而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写作气息过浓,削弱了学生阅读的愉悦感,反而成为学生阅读的负担。
针对低年级绘本教学中的误区,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自主思考。对于绘本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看学生能够阅读到怎样的程度,而不是过多地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学生绘本阅读的点拨者。
例如,《三只小猪》这一绘本,讲述了三只小猪在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后建房子的故事。它告诉学生:团结力量大,做事要一步步来的道理。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要脚踏实地的道理。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点拨,但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绘本讲述了什么道理。当阅读到老大建了一个草房子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草房子,并不知道草房子不牢固,所以他们不会认为老大在偷懒。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当强风吹来时,草房子与砖房子会有怎样的变化。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学生看到了风一吹,草房子就倒了,而砖房子却坚固稳定。这时,再阅读后续的部分,看到有狼来了的时候,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狼那么容易地就进了老大的房子,而老三的房子却坚固不倒。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会自己思考绘本中蕴含的哲理,从而更加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教师的情绪能够感染到学生。只要教师自己爱上绘本阅读,对绘本充满兴趣,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对绘本阅读充满兴趣。同时,教师要将绘本蕴含的感情朗读出来,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永远爱你》这一绘本讲述的是一位小朋友每天都和自己的小狗说“我永远爱你”。在小狗死去的时候,小朋友想到自己每天对小狗说“我永远爱你”这句话,心里就觉得好过一些。在为学生朗读这个绘本时,我用自己的感情诉说着这个小朋友每晚对小狗说“我永远爱你!”由于读得真实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使许多学生都流下了泪水。很多学生家里都养有宠物,他们哭着问我:“自己养的宠物也会死去吗?”我对小朋友说:“它们并不是死了,而是回到了它们喜欢的旺星,回到了喵星里去了。它们是以另外的形式陪伴着你们,所以你们回去也要对自己的宠物说——‘我永远爱你。’”每一个学生都点了点头。这样,让学生沉浸在绘本故事中。这样的绘本阅读让学生印象深刻,明白了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好的结局。
在教学绘本时,教师不能将其变为写作课或是语言训练课,而是要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绘本中的道理,提升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讲述的是老鼠一家利用了一块布料,使家里发生了许多的改变。对老鼠一家的所作所为,绘本并没有运用文字进行说明,而是在图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时,就需要学生走进图画中,去看看文字背后的故事。在学生忽略图画中的细节时,教师引导说:“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看到老师看不到的许多细节。等会老师想请大家上台说一说:你在绘本中发现了什么。”这一句引导语,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本绘本中肯定有不一样的故事,要更加认真阅读、思考。这样,使绘本故事变得更加完整、丰满,课堂也充满了趣味性。
绘本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文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规律,做学生阅读的点拨者、感染者与引导者,以提升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绘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