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海南小学(226100)
陆海燕
激励性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并不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度”,经常在课堂上随口夸奖学生,使评价的效果适得其反。下面我用一个教学片段来引入对激励评价的反思。
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朗读课文,感受文意,然后去评价文中的狐狸。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想对狐狸说点什么呢?
生1:狐狸,你可真狡猾!你凭着老虎的威风把别的动物吓跑,自己却没有什么本事。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生2:狐狸,你居然骗了身为百兽之王的老虎,太聪明了!
生3:狐狸,你虽然没有老虎厉害,但是却比它聪明。像你这么聪明的人在社会上很容易取得胜利,所以你是我的学习榜样。
对后两个学生的发言,教师给予了肯定:“你们说得真棒!就像一只聪明的小狐狸一样。”于是,其他学生也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说要学习狐狸的聪明狡猾,教师也继续对每个学生提出表扬。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激励性评价的滥用表面上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实际上,这种单调重复的评价会让学生渐渐感到无趣,甚至走向对课文理解的偏差。
新课程要求评价应蕴含精髓,教师首先要对评价的内涵有个正确的理解,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从激励性评价的三个基本着力点出发,去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和思考。针对这一条,有些教师就理解为要对学生的任何个性化解读都采取肯定的态度。这就和前面的例子一样,学生所产生的个性化理解是有问题的,但教师仍旧一味地表扬和激励,使学生的理解越来越偏离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
在采取激励性评价时,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成功或进步的肯定,还要及时制止学生的错误理解。在前面的例子里,当教师听到学生说要向狐狸学习的时候,就要及时地采取引导性评价:“同学们,狐狸欺骗了老虎,这样做是对的吗?如果不对,那我们应该向它学习吗?”这样的评价,就可以有效地把学生拉回正轨。
如果我们的激励性评价总是重复的,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麻木;如果我们的激励性评价只有激情却缺乏内涵,学生产生的激动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结合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采取客观的激励评价,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学到知识,提升智慧。
例如,我在教学《雪儿》时,抽点了几个学生进行朗读,其中一个学生因为没有领悟到作者的感情,不能有感情地读好这篇课文。对此,我评价道:“你把课文朗读得非常流利,不过我听了你的朗读,觉得你似乎没有深刻理解‘蓝天信使’的意义。你再仔细想想,雪儿这只信鸽到底是怎样的?”通过我的引导,该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意和作者的情感,他的第二次朗读,不仅流利,还清晰地表达出了课文的感情。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仍通过这种客观的激励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很轻松地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促成了他们和课文之间的情感对话。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往往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即时的激励性评价,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由于过早地给予学生激励,使他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采取激励性评价时,也要注意适当地延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我在对《美丽的丹顶鹤》进行教学时,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丹顶鹤漂亮吗?哪些地方漂亮呢?”一个学生答道:“它有洁白的羽毛,飞翔在空中格外美丽。”我评价道:“对啊!你心里的丹顶鹤飞翔在天空中,洁白的羽毛特别吸引人。那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对丹顶鹤的看法。”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认为丹顶鹤有长长的腿,它走路的时候就像在走模特步;有的认为丹顶鹤洁白的羽毛中还夹杂着些许黑色,就像国画中的水墨画一般……
在这个例子里,我在对第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没有做出终结性评价,相反是进行了延时评价,从而使其他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激励性评价的本质内涵有个准确认识,并在教学中运用导向性、客观性和延时性的方法来进行激励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