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丁 晗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良好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自己。根据调查可知,当前我国有很多孩子不懂得法律,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伤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小学就将法治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孩子树立科学合理的法治教育观念,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当前众多小学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但是他们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基本的法治意识,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了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各小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将法治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小学教师还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渗透法治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具体而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如下: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将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法制观念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当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法治教学,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启蒙,让他们了解真善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观念。总之,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法治教育渗透的方法,然后将其灵活渗透到教学当中。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同时也可以减少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笔者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措施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不停输出知识,而学生则非常被动地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法治相关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法治教育的教师应改变传统口述式法治教育方式,然后通过组织现身说法、视频观看、言传身教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从而有效渗透法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法治方面的图片、视频,然后播放给学生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再如,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还可以组织法治方面的辩论赛,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学生既可以培养其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纠正其错误的思想,提高其法律意识。
小学生与初中生、高中生不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世界缺乏基本的认知,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分辨是非,更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开设道德与法治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有效渗透法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环境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第一,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法律方面的广播。第二,组织法制黑板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黑板报的绘制当中。第三,教师可以将一些法治方面的宣传语打印在横幅上,然后将横幅挂在教室的后面。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营造环境的方式多种,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渗透法治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体验与渗透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验和渗透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想要真正地让小学生理解法律,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就必须学会在体验中渗透法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法律辩论赛、分角色表演、模拟法庭等都有利于渗透法治教育,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选择其中的内容让学生模拟法庭,一些学生扮演法官,一些学生扮演原告、被告,当学生体验完以后,他们对于法律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小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改变传统口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范围,最终渗透法治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