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陶圩完全中学 广西横县 530314)
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听、说、读、写等内容展开。基于我国的某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上的不够重视。在较落后的农村中学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普遍存在着老师传统教学、学生应试而学而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融入课堂、多说多练尤为重要。[1]
1.社会家庭因素。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有“君子敏于行,讷于言”,对于个人能力的修养,古人们更注重行动,而不是语言。他们总认为,能说会道不过是花架子,说得再好还不如做得好。受这种思潮影响,有5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无关紧要。另外,本地属于一个较典型的外出务工区域,相当部分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几次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而家中只剩下爷爷奶奶,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他们更不愿意和爷爷奶奶们交流,而选择宅在家里上网或玩手机。
2.学校因素的影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界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就在于这个学校升学率高和低与否。迫于这种无形压力,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成绩而展开,升学率成为学校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所以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课程就必须让位给中考科目,或停或减,很不幸的是,口语交际训练课程就在此列。[2]
3.教师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受其影响,部分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讲解和作文的写作上。对于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训练,他们总担心花时间过多,所以蜻蜓点水,点点而过;也有部分教师喜欢“一言堂”,四十分钟里,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却从不想留给学生一丝“说”的机会。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家庭的因素使得部分学生不愿意开嘴和大人们说话,他们把注意力放到了网络和手机交流上。而这种快捷的交流方式虽带来了简便,却引来口语表达上的退化;由于本地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方言影响,相当部分的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很具有“地方特色”。进入七年级后,当这种“壮”式普通话有时在课堂上遇到某些同学的嘲笑时,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公共场合更不愿意开嘴说话。
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
1.加强认识,转化观念。纵观古今,我们就不缺乏语言取胜的例子:古有唐雎舌战秦王,终不辱使命,今有王毅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给予“强盗”的有力回击。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因此在当今社会,行动和语言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全社会都应加以关注,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和家长在一起学习生活,促进孩子和父母双方的交流沟通,增加农村初中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
2.理解素质教育目的,转变学校教学观念。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是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用包容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在对教师的校内考核上,应改善以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参考单一评价方式,大胆创新,增加班级学生在素质教育上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这一考核内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考试中要适当地增加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们关注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此,学校应开足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推广普及普通话,使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得到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
3.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具备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桶水代表着老师口语交际能力,它把我们所要教的学习内容以成形象生动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感知和领悟,这样,就必须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个人教学水平,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语文课堂上,我们转变传统“满堂言”的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和时间,营造说话的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大胆的说出来,并且说得顺利,说到重点,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3]
4.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身处青春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这种变化反映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尤为明显。这时我们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对于留守儿童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加入兴趣小组,甚至安排比较外向的学生和他们结成对子,积极引导他们走出“不敢说”的困扰;针对一些说壮话的学生,我们可以开设普通话提高班,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另外,学校内要制定措施,积极在校内推广普及普通话,提倡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们大胆使用普通话交流,锻炼他们熟练使用标准普通话的能力并强化他们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使用标准普通话交际的良好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脚踏实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教学情况,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相信,总有一天,会浇出一朵灿烂的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