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导引:基于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例谈

2018-02-25 18:14楚爱华刘冬蕊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智趣语文课堂教学

楚爱华,刘冬蕊

(1.天津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2.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德育部,山东 济宁 272037)

刘冬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德育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教学及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之在“自主、互助、探究”中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同样,在教学活动中智趣导引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尤其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讲说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的智趣导引更为重要。但就当下的实际教学而言,教师的智趣导引做得还很不够,尚待提高。

一、生本教学理念呼唤智趣导引

生本理念也称生本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参与、独立和创新,以学生积极、主动、健康、活泼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师本教育完全不同的素质教育,“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1]从较早的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到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10+35”杜郎口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以及钟德赣的“单元教学”模式、文峰中学“三学二教一应用”教学模式等,种种语文教改,无不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生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生动有趣是一堂好课的灵魂和关键。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尤其需要智趣导引。何谓智趣导引?智,指的是智慧、机智;趣,指的是趣味、情趣。智趣导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探究中获得深刻的理性情感体验,教师为之所做的智慧有趣的预设和引导。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对智趣导引的作用很认可,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做不到得心应手。要么“满堂问”,问题大多属于识记和理解的低层次状态,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要么偶有智趣引导,但做不到一以贯之,无法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持续贯穿或者延伸到课下。“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本的原因在于语文课本给予学生的大多是知识和概念,而不是生动形象和艺术意味,完全抽去了审美的欣赏,这怎么能不失败呢?”

如何在教学流程中完整地做到智趣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吸纳知识、培养能力的“学堂”?笔者作为天津师范大学服务滨海新区基础教育专家团队的成员,在扶持滨海新区基地校同盛学校、紫云中学等学校“生本理念”“智趣导引”的语文教改中,在总结吸纳语文学界前辈时贤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带领教师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效果。

二、生本理念下智趣导引的教学流程

1.课堂导入要优先智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明确教学目标后,学生愿不愿意主动往下走,教师的导入语将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点拨作用。有人说,“好课要在前五秒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话是非常精辟的。

课文导入语的方式有很多种:直接导入、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或者故事式、诗词式、激发式、悬念式等。但不管何种方式的导入,一定要突出智趣,以智趣为先。智慧有趣的导入语会很快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打破沉闷无聊的状态,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反之,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要突出智趣

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动手动脑亲自对信息进行挑选和辨别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完成知识迁移。作为高效课堂的推手,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要突出智趣导引,推动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

(1)问题设置要曲折巧妙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反应,即通过媒介或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已知条件完成对新事物的推断。孩童的思维过程往往从好奇和疑问开始,然后才产生探究心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高效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但高效问题绝不是一问到底,正如高效课堂忌讳“满堂灌”一样,同样也忌讳“满堂问”。一堂好课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三四个主问题为宜。所提问题无论是牵引式、台阶式还是连环式、插入式等,尽量以兴趣性、启发性、适度性、创新性为原则,以曲折巧妙为高,避免直白浅显。

“于漪老师擅于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由发问;宁鸿彬老师擅于设计主题,进行生花妙问;郑桂华老师擅于换位轻问。”[2]教育名师在提问艺术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钱梦龙老师以“曲问”著称语文界,他称提问是“有目的的设疑”。[3]如《愚公移山》一文中,考察“孀妻”的“孀”就是一例:“这个小孩子跟老爷爷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这种曲折委婉的提问方法,如同点燃学生兴趣的魔棒,令人拍案叫绝。讲《大铁椎传》,钱老师也非直来直去,而是“深题浅问”:“大铁椎是哪里人?”这就需要学生弄明白“语类楚声”的意思,还要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回答。“逆问”也是钱老师调动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的办法。如《左忠毅公逸事》一文,钱老师发问:“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四个字去掉好不好?”这个问题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同样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生本教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再由教师引导点拨。如何让学生的疑问既能得以解决,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新的知识生成呢?根据学生的疑问螺旋式上升引导是个好办法,也是最能考验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地方。

(2)语言和细节的揣摩要精细独到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如果打比方的话,主题就是“思想”,结构就是“骨架”,语言就是“细胞”,而细节则是“血肉”。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言教学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而语言的品味又往往和细节的揣摩相辅相成,二者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1]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放慢速度,在关键处停一停、顿一顿,用心细细地去揣摩和品味语言和细节背后的意蕴。

比如《荷花淀》,“水生嫂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个细节说明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台阶》一文,当“我”越级而跳摔了一大跤时,父亲拍我后脑勺:“这样是会吃苦头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父亲自己做到了吗?作者写父亲洗脚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得非常详细,作者意欲何为?《武松打虎》一文中的哨棒描写是个耐人寻味的细节[5],为什么写哨棒?提到几次哨棒?每一次的哨棒描写对事件的进展有哪些推动?古代小说这种草蛇灰线的绝妙之笔对我们的写作有哪些启发?《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在山神庙沽酒前与杀了陆谦、富安等三人后,前后两次对待钥匙的态度有哪些不同?值得对比和回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疑问中“自主、合作、探究”,在精细中培养独到的见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创新思维自然得到提升。加涅曾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独立的学习者,其原因是他获取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6]智趣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3)主题总结要外拓深刻

心理学认为,浅层次的知识信息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适当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主题总结也是如此:尽量避免在文字层和形象层的浅层次滑行,而要超越前者,尽可能地深挖细掘,去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一堂好课“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进,帮助学生从平面的静态思维走向立体的动态思维”。[7]这也是笔者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平面化和浅层次化,而一再提倡的立体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当然,主题总结的答案应该是开放的,不作“唯一论”。比如《祝福》一文,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这些凶手中,有没有祥林嫂本人?文本中的插图除了辅助读者理解之外,同时还兼具独特的视觉隐喻功能。[8]《祝福》有两张插图,一张是被众人围观喃喃自语的祥林嫂,一张是鲁四老爷和四婶阻止祥林嫂碰祭品,两张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祥林嫂的凝视。“凝视是携带着权力运作的观看方式。观者被权力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被观看者在沦为看的对象时,体会到观者目光带来的权力的压力,通过内在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由于自我本质上的内在空虚性,它需要外在的他者不断充实和确认自己自我。”[9]结合拉康的“凝视理论”,我们说,祥林嫂的内在是空虚的,她借用他者的言语来确定自我,最后为自己设置了隐性的监牢,成了自己心灵的囚徒,并死于自己的“心狱”。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祥林嫂是他杀,也是自杀。这样的解释与教师参考书上的答案迥然不同,既新鲜又不失深刻。

当然,对主题意蕴的探究虽然是开放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教师还是要留心把握好“度”,避免学生过度解读。

3.课末收尾要强化智趣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课要常教常新。”[10]如何让学生达到课上意犹未尽、课下主动拓展延伸,让兴趣“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的持续效果呢?

(1)将智趣引导进行到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梳理、归纳、总结之后,收尾时要强化智趣。一般来讲,课末收尾有归纳式、延伸式、卒章升华式、练习式等。但无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尽可能地动用智慧引导学生将兴趣向课下延伸,比如,用悬念式收尾法引导学生课下进行同类题材或同一作家作品的群文阅读,或让学生为课文(比如《项链》)续写一个令人信服的结尾,或为解决某一个疑问收集材料等,让学生在主体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建构和创思。

(2)板书新颖有趣

教师板书在做到条理清晰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别开生面。比如《故都的秋》,有的教师在课末将板书涵纳进一片树叶中,院中的六个场景用叶脉隔开,既美观又整齐;还有的教师将六个场景组成“非”字,作者的心理感受组成“心”字,别出心裁地合成一个“悲”字,突出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刷子李》一文,教师把刷子李的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以及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用一把刷子的形状展示出来,直观又精彩;再如《蝉》,教师把板书巧妙地画成“蝉”的形状;《阿房宫赋》,板书组成“戒”“亡”字形,以突出主题;《荷塘月色》把荷塘月色的美景及“我”的心情组成荷叶和月亮的形状等。教师板书的创新对学生提高兴趣、进一步开创思维的效果和启发都是不言而喻的。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还是课末的收尾,教师应尽量在一堂课的每个环节紧扣智趣引导,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较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认知和迁移。“师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有积极情感的参与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有让学生感悟通理得法的有趣,从而充分凸显兴趣、情趣与理趣的融合,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11]生本理念下的智趣课堂教学,就是“情感传递”“趣味感染”“智慧激发”,通过教师的智慧导引,使课堂教学在学生“主动学”“快乐学”“学得好”的生成状态中走向高效。生本理念下的智趣课堂教学,是高效教学,更是由“知识传授”到“能力提升”再到“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12]

参考文献:

[1]张玲.生本教育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

[2]许书明.语文名师课堂提问艺术赏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

[3]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0.

[4]贾安通.钱梦龙、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0.

[5]张心科.《水浒传》在民国语文教育中的接受史[J].明清小说研究,2017,(1):30.

[6]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1.

[7]武树峰,楚爱华.例谈立体型阅读教学的建构[J].语文建设,2017,(1).

[8]徐一茗.明清小说插图设计中构图的视觉隐喻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16,(1).

[9]周小仪.拉康的早期思想及其“镜像理论”[J].国外文学,1996,(3).

[10] 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9.

[11] 傅贵成.智趣语文:基于童心的语文变革[J].江苏教育研究,2015,(7).

[12] 楚爱华,李纯玮,王光明.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借鉴与路径——以美国两所特色学校为参照[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智趣语文课堂教学
智趣游乐园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智趣羊学堂
智趣羊学堂
智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