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点符号,习得表达之法

2018-02-25 15:03广西桂平市南木镇渡头小学537200植静文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3期
关键词:感叹号逗号蒙娜丽莎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渡头小学(537200) 植静文

标点符号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郭沫若先生曾说:“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虽小,但作用重大。它不仅表示停顿,还有着表达情意的作用。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文本的语言上,而对标点符号采取了忽视或者一句话带过的做法,致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结合文本内容,关注文本中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细细揣摩感受,使他们习得标点符号的表达之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含义深刻的标点符号

标点不是无情物,一个标点一份情。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标点符号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朗读时把握停顿的节奏,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韵味、情味,读后令人感到回味无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含义深刻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之妙。

如,人教版第七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当魏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后作者写道:“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蕴含着深意。教学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个感叹号所表达的含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结合上文中其他同学的发言“为做官”“为明”“礼为赚钱”……明白了这些同学都是为自己读书,只有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这个叹号的背后,有魏校长的激动、震惊、欣喜以及他的满意;他对一个13岁的孩子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感到自豪,他想到了中华后继有人,一定会强大等。经过如此品味后,标点符号所承载的意义就更加厚重;同时,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也更加深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中含义深刻的标点入手,让他们用心揣摩、体味、感受,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到标点符号在表达上的独特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词句异同的标点符号

同样的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同样的句子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的意义就不相同。在一些文章里,有时会出现词句相同但是标点符号用法不同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就这些词句相同但标点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领略到作者的用意,学会灵活运用标点符号进行表达的方法。

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主要以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达·芬奇精湛的画艺以及他天才的想象力。在这篇文章中,蒙娜丽莎曾出现了多次,但是在标点的运用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在第二段中,“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一句,作者运用了引号;在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一句,则运用了书名号;在课文第六自然段中“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一句则没有用标点符号,就像人们平常的语言一样。在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仔细品读这几处地方,并思考:“同样是‘蒙娜丽莎’这几个字,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的意义有何区别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体味,理解了这几个地方不同标点的作用。在第二自然段蒙娜丽莎加上引号,主要是表示其隐含了其他意义,是说它被不少美术家、史学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因此要用引号引上;第三段中蒙娜丽莎加上书名号是因为它是作为一幅美术作品出现的,因此要加上书名号;第六自然段中的蒙娜丽莎指的是画中的人物,因此无需用上标点符号。这样对标点符号进行品味以后,学生的对标点符号的用法感受更深刻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引领学生从细读课文出发,关注同样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标点符号用法不同,使学生明白了文章中的每个标点符号都是经过仔细揣摩的,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更为灵活熟练。

三、关注反复出现的标点符号

在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语言符号,但当它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时候,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关注它。因为这是作者独特思维的表现,预示着它有重要的信息要表达、传递。这时,教师应以放大镜的眼光引领学生就这些地方仔细揣摩、用心感受,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人教版第九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主要讲了地震来临时,一位父亲历尽艰辛终于从废墟中挖出了儿子的事情,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在这句话中,逗号出现了好几次。这儿的逗号仅仅是表示停顿吗?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就这些反复出现的逗号进行品味,并让学生想一想隐藏在这些标点符号背后的意思。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就会发现,在这些逗号的后面隐藏了父亲挖掘的时间之长、过程之艰难、心里之煎熬,充分体现了父亲的执着以及对儿子的坚定信念,这就是标点符号的魅力。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指导,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文中反复出现的标点入手,引领学生用心感悟、品味,使学生真正明白了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同,真正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关注不同寻常的标点符号

在语文教学中,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标点符号会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与体会。但是,在某些时候,教材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却似乎违背了人们对标点符号的常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不同寻常的标点符号反复揣摩、体会,使学生真正明白隐藏在这些标点符号后面的深意。

如,人教版第八册的《小英雄雨来》一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与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在课文的第五节有这样的描写:“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在阅读这句话的时候,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平常多是以“老人们含着泪说”这样的方式表达。但是,在文中却是“老人们含着泪,说”中间是一个逗号。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这儿为什么要用上逗号?”经过品味后,学生就会发现,这里的逗号表示老人们非常伤心难过,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声音哽咽。同时,在这句话中作者还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在阅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就提出:“老人们的声音不大,语气也不是特别强烈,为什么要用两个感叹号呢?”针对学生的质疑,我让学生把这两个感叹号换成句号来对比阅读,并想想不同标点符号运用下的句子有何区别。在比较品味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感叹号更能表现出老人们对雨来的肯定以及对雨来之死的痛惜之情。感叹号的用法别具匠心,这就是标点符号表达的秘妙。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就文中不同寻常的标点符号进行品析、比较、感悟,使他们对作者的表达意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小的标点符号给予充分的重视,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揣摩标点符号的独特用法与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领略标点符号的表达之妙,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感叹号逗号蒙娜丽莎
可爱的蒙娜丽莎
逗号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逗号
感叹号
蒙娜丽莎说
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
自傲的逗号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