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感培养策略谈

2018-02-25 15:03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315600潘旭群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教材

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315600) 潘旭群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的感受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郭沫若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阶段。那如何有意识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

一、建立生动画面,丰富表象联系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字进行画面化,才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表象的能力,将字词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通过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来完成学习。

(一)运用直观的形式,建立字词与表象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为促使学生将字词与直观事物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实物等进行辅助教学。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图,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如,对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小池》文中的“泉眼、树荫、尖尖角、小荷、立上头”等词语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插图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去理解、记忆。

(二)调动生活经验,理解字词

语言的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言语感受能力,而言语感受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将语言与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雨点儿》一文,在指导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时,我先将撕碎的纸片从手中飘落下来,再带着学生练说“纸片从半空飘落下来”,然后问学生:“你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说‘飘落’呢?”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有的说,秋天到了,树叶从空中飘落下来;有的说,小小的花瓣从手中飘落下来……最后,有个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说:“老师,只有那些轻轻的东西才可以用‘飘落’这个词。”好家伙,他已经帮我总结了。于是,我又顺水推舟,问学生:“那现在谁能把自己当作小雨点,轻轻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然后读读这句话。”这样,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强化句意训练,增强语言敏感度

训练语感,要适度进行语言分析,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敏感度。根据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先从理解简单的句子开始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表达规律。比如,“人物(事物)是谁”“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这三个要素,学生要熟练掌握。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学生对句子有深入的理解。如,对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雨点儿》一文中的“数不清的雨点儿从空中飘落下来”一句,教学时,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讲的是雨点飘落下来;再抓住“数不清”这个词,让学生知道是有很多的雨点飘落下来;最后,再理解“飘落”一词的意思。这样循序渐进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就会掌握理解句子的基本规律。

三、重视语言训练,形成语感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语感得到很好培养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学生在语言学习上更加快速、有效。而语感的形成,是需要进行大量训练的。正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因此,除了咬文嚼字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比较揣摩

比较揣摩,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词语的替换、删除、比较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巧妙。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四个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一是请一个学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忙着邀请”的意思——邀请了一个又一个小伙伴。三是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请学生再读一读,比一比,思考:用不用上“忙着”,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四是引导学生感受落叶的热情,指导朗读。通过删词比较,学生体会到了落叶的热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二)联系上下文体会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要下雨了》一文中有“是要下雨了吗?”这个句子。从语句的角度来看,是表示询问的语气。但在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以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句子表示的是小白兔对“是否下雨”这个问题举棋不定心理。因此,要对句子有准确的认识,就要结合上下文来进行体会。首先,教师要结合前文语境,引出该句,并询问:“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你从哪里看出小兔子不相信呢?”其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白兔的不完全相信呢?”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其实是表现了小白兔将信将疑的心理。

(三)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其能够结合课文进行充分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比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的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一句时,我让学生想象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我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填空想象。

早晨一起床,雄日________;夜幕降临了,雄日_________;太阳落山了,雄日_____;下雨了,雄日_______________。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想象,学生对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加强读书实践,厚实言语积淀

凡是技能,都离不开实践。语感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的形成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形成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一)重视朗读

张田若先生曾指出:阅读的关键点就是读,只有多读,才能保证理解更加透彻,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形成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有所感悟,并通过熟读成诵来积累语言。首先,不读破词,连词成句,这是理解句子最为关键的地方;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这几个基本句式的语气;其三,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听教师读,跟着教师读,模仿教师读;最后,熟读成诵,实现学生语言的积累内化。

2.重视复述

复述是运用口头语言把听到的、读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技能,是对语言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内容,从句到段再到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复述。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朱作仁先生指出,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为此,在小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应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