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之生活化教学

2018-02-25 13:53:52王小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生物

王小琳

(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重庆 云阳 404500)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在贴近大自然的同时与人类实际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所以需要重视起生活化教学,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生活化的生物作业布置等层面上进行着手,从而拉近学生们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距离。本文将以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初中生物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初中生物生活化应用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其生物知识往往较为抽象,所以初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就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教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们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

其次从教学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目标有着一定的解读,即设立知识性目标、技能型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而生活化教学恰恰能够从这三个目标上进行优化,从技能上让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程度,通过鼓励学生们体验、参加、交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们对于生物学科的认同度,促进学生们生物知识与生物技能的有效养成。

二、加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1.发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从教学内容进行着手,从而实现生物教学内容的优化,以生活化的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之中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们每个人都带一个苹果,通过分享与品尝,发现这些苹果具有不同的色彩、大小以及品种,同样都是评估,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差异化的变化,成为不同的品种,这就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具体体现。

另外在学习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时,就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入到大自然之中,去体会大自然之中真实的现象,学生们通过在室内的体温与室外的体温调节过程,来体会人体变化,感受到自身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调整。于此同时还有一些生物在自然之中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调节、适应的特征,如变色龙等。学生们通过挖掘生活中生物知识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生物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并且由此得出生活的感悟,是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的重要体现,教师需要积极发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并且将此类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引导学生们主动对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变化进行观察、理解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总结规律的实际能力。

2.完善课程结构,注重课程设置。 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不是仅仅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而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实践、实地考察以及动手实践等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单一的理论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成长需求的,所以还是要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性的探索与学习。

其次在课程方法运用上,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人物导向法,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生活化教学之中,例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去饲养一只毛毛虫,每天带给它新鲜的叶子和水,从而通过观察毛毛虫的取食活动与进化过程,来明确生物的进化与变化规律。

3 鼓励课堂发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除了老师主动引入的具有教学目的的内容之外,为了增强课堂互动性,也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内容资源。

3.1 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脱离。 但课堂学习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课堂学习氛围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如果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一些合理的联想与分析,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内容的而理解消化。例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中,很多内容过于抽象。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饮食入手,想一想自己平时补充各种营养元素的途径,激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讨论热情。

3.2 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 当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老师更需要给学生留出发言空间,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学习青春期时。很多老师会因为话题的敏感而匆匆略过,使得学生半知半解不能达到很好的认知。笔者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收集与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以更坦然的态度面对青春期的话题。

4 借助课堂活动,将教学形式生活化

传统的授课模式一直拘束于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这与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相背离。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入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有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增添课堂教学形式的生活化趣味。

4.1 问答型。最有效、最简单的课堂互动形式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老师主动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与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联想和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能力。或者以学生为主导的提问,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这样的形式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添课堂的生活化气息。

4.2 故事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时事、谚语等等当中包含的生物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内容。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

4.3 角色扮演型。在生物学习过程单中会与许多成分、结构或者其他生物单位打交道。单纯的理解记忆,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血管、红细胞、白细胞等等,模拟血液在体内的流动。增添学生学习生物的趣味性。

总结

生物学科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生物学科的教学进行生活化能够有效提升和优化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效果。老师们需要保持对生活热点、学生需求、教学活动组织等内容的关注与探究,使生物学科的生活化教学实施不断提升其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内容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