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燕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中学 广西 河池 530705)
1.1 文字方面。文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但观察初中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文字内容所占的比重很低。若继续维持此现状,我们仿佛是在慢慢摒弃中国的文化根基。因而,应当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关于形声字的部分。众所周知,中国学生普遍采用“读音”的方法来认识和学习汉字。所以,我们应将语文文字发展的规律直接展现在语文教材中,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的方法。一本名为《现代汉语》的大学教材中这样描述形声字:新文字可以由字义部件组成,也可以由字音部件组成。这是一种根据字的形,声特点造字的方法,以此为文字基础造出的字成为“形声字”。现在汉语中这样的字不在少数,如“湖”,形符是水字;声符是胡字。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但是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字体的认识还不够完备,所以需要加以修改此类定义,才能更有利于他们认识和了解语文文字。
1.2 语法方面。“主谓结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教材中对此部分的叙述是这样的:单句和复句是句子的两大重要组成,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又是构成单句的两大成分,主谓短语又是构成主谓句的重要部分。主谓句根据谓语构成词性来看,又可分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等。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组合成动词谓语句。如“你去吃吧!”“我正往公交车站走”。名词谓语句如:“每个人一颗糖”,主语谓语句如“我冲的咖啡,你可以喝完吗?”
大学教材中对此的描述与教材中基本大致吻合。这样的描述方式对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无疑是困难的。特别是主谓结构部分,大部分学生对此一知半解,不能深刻理解教材中所叙述的含义,因此我们应适当的就此内容进行改版和删减,以便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2.1 文字方面。我们可对上述中提到的形声字部分做出以下修改和删减:语义符号用来表示字义,语音符号用来表示读音,形声字由这两部分构成。语义符号重在突出文字的内在含义,而声音符号重在突出文字的正确读音。如“湖”字,语义符号是“水”字,语音符号是“胡”字。
此外,初中语文教材中应适量添加关于分析汉字的内容。认识并学习汉字的组合,是初中生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汉字是组合而成的,并非是一个单一个体的存在。我们可以对不同的组合汉字进行拆分解析。如“桐”字,左半边是“木”字,右半边是“同”字;“粉”字,左半边为“米”字,右半边为“分”字;“食”字,上半边是“人”字,下半边是“良”字;“码”字,左半边为“石”字,右半边为“马”字;“符”字,上半边是“竹”字,下半边是“付”字。这些例子得以说明,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过的和已学的汉字进行拆分,依此方式帮助初中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所在,并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2.2 语法方面。“主谓结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定义为是用层次分析描述方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层次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直接分析方法。从客观角度分析,语法具有构成特点与构成层次。若想判断一个句子的直接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达到目的。分析句子的方法大致如下:首先判断句子的组成成分,再逐个部分进行逐层分析。如果一个句子是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则进行多次分析。根据调察了解我们得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句子成分的划分,却严重忽视了对句子内涵的解析和对句子成分的定义。由此造成了初中生语文学习效果不显著等现象。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对句子成分的分析,从而引导初中生进一步在宏观上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初中语文教材应适当的减少对层次分析法内容的描述篇幅,转而增加对句子成分分析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相关语文教材学者在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改版编排时,应重点考虑初中生自身所涉及的知识面和初中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合理调整编排有关文字方面和语法方面的教育内容。适当删除或者增添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拓宽他们文字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