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俊
(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乡中学,吉林 通化)
数学是与学生的创新思维紧密相连的学科,因而它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基础科目,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秉持着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教学理念,引燃学生思维的火炬,激活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鼓励孩子“敢问”,使学生“会问”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讨论直角三角型有哪些特征,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确,那么,有学生可能提出三边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知识面广的学生可能提出勾股定理这个说法,但表述不一定完整或准确,这也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这种关系又是怎样得出的呢?由此,学生会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增加了学习兴趣。问题是学生想的,会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比较生硬,客观,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吃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联想,展开想象的空间,这样对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和重要的思维途径,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潜在能力,创设联想情境,提供联想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联想。
如在复习线段和角一节时,对于“一条直线上共有若干个点可组成多少条线段?”或“从平面内一点引出若干条射线共组成多少个角?”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查准确,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我校六个班进行足球单循环比赛,共要进行多少场?7个同学俩俩握手一共可以握多少次?进而联想到上面的线段问题和角的问题,再进一步联想线段上若有n个点呢?从一点若引出n条射线呢?得出的结论都是n(n-1)/2,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思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人百遍,不如动手一遍。”学生在数学课中,如果亲自动手,参与学习中,才会对内容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让其在动手中思考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利用“边边边”公理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先让学生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B1C1=BC,A1C1=AC,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它们全等吗?通过作图、剪图,比较图的过程,感悟基本事实的正确性,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结论的能力。教师因势利导让大家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互相探讨一下,抽象的问题马上具体化、明朗化,教师稍加引导,学生马上得出了解决方法。这样,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但对数学课产生兴趣,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作为老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友谊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是否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或者是讨厌数学学科等。另外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大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的教学中,班级中每个学生任选一个二次根式来代表自己,化简后,同类二次根式为一组,教师可选一最简二次根式融入学生的小组中,和大家一起完成本组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学生兴趣高涨,师生的教与学关系融洽,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班集体能集思广益,如果班集体有凝聚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证明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利用拼图,等方法进行证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哪种方法更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实出,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重点是我们教师,如何通过教材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开发,激起学生创新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古人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对教育、对学生的深入挖掘,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得出色。只有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努力研究和实践,才能在他日收获丰硕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