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重庆)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产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叶圣陶先生提倡课程整合,因为它既能照顾到知识的关联和呼应,又能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性。叶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课程整合有很多种,这里我要谈的是语文单元课程整合。
语文课本几乎都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的。这使课文和课外阅读,读与写形成一个整体。以前,教师孤立地教授单篇课文,教学形式千篇一律,再加上十几年的汉语学习已经让学生有了审美疲劳。学生接受单调程序刺激,容易倦怠,进而滋生厌学情绪。整合语文单元知识,这是学习过程的瘦身,以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突出重难点。单元课程整合,会倒逼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提取课文的要点,收聚拓展,并积极地打磨自己的教学环节。反复思考课程重建之后,教师更具个性,教学形式也会趋于简约与多彩。所以语文单元课程整合的意义,从学科特点来说,它体现了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综合性;从知识体系来说,它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从教师教学来说,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语文单元课程整合的方法可以分为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两种,以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为例。
选点整合是指根据语文单元教学目标,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整合,可以是同类类比,也可以是异类对比。
必修五一单元是小说,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而三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方面,环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涉及自然环境(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再到“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和社会环境(陆谦、高太尉、高衙内等人的一手遮天,步步紧逼)。《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自然环境(“即使是最晴朗的日子”)和社会环境(沙皇的专制统治,鹰犬密布,白色恐怖,人人自危。新事物正在萌芽)。《边城》有自然环境(明净的风光)和社会环境(从军民情、官民情、邻里情、祖孙情、兄弟情、爱情……和民俗看出来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自主学习三篇小说,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特点之后,从环境的角度探究人物命运的必然性,以此探究小说的主题。这样既分析清楚了三篇小说环境的作用,又让学生在将来的小说阅读中,对环境描写有了一定的认识,懂得深入品评赏析。
第二单元是古代散文,教学重点除了文言文翻译之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真性情。看起来本单元文体和题材跳跃性都很大,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四篇文章都蕴涵了作者安身立命的态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呼“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痛苦反省之后,希望躬亲农桑,乐天知命。这和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不“数数”于求仙。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天地任我逍遥游。两文表现的其实都是超越现实的出世思想,是内在欲望的自我满足。天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既有怀才不遇之感伤失落,又有穷且益坚的乐观旷达。蜀之旧臣李密在《陈情表》中为忠孝两全之法踌躇不已。两文其实都有投身宦海的愿望,最终未济的原因只不过一个是不遇,一个是有隐情,入世的初衷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流畅翻译四篇文章的基础上,探究《归去来兮辞》和《逍遥游》的思想感情共通之处,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他们有此思想感情的原因。探究《滕王阁序》和《陈情表》思想感情的相通之处、不同之处,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他们有此思想感情的原因。对比出世与入世的两种态度,探究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的两条出路。学生不仅读懂了四篇文言文,而且对“士”的襟怀风骨以及人的复杂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层进整合是把单元知识点按照递进的规律进行排列整合,这样的整合符合由浅入深、由概念到操作、由全局到个体的思维模式。
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都阐述了诗歌的欣赏。我觉得应该调整三篇文章的顺序。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中国是诗的国度,要读中国诗,先得揭开面纱,洞察它的美好,有一种文化认同,达到以心映心,所以先阅读《谈中国诗》。有了整体印象,明晰其特点之后,要明白读诗的方法和态度。诗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审美手段、艺术技巧都十分完备。因为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诗人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我们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文字,方法即《咬文嚼字》。光有理论不行,还得能实践,得通过一个审美现象来触类旁通,所以就阅读范例《说“木叶”》。通过意象的特定形象和意蕴来揣摩情趣意境,从而读懂诗歌。由概念到方法,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习了三篇文艺评论和随笔,也明白了一种很重要的议论文的写作结构——纵深法。
选点整合和层进整合准备工作繁冗辛苦,但是这两种方法运用于语文单元课程整合中,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以读代讲,以整合代割裂,以评议促阅读,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掌握更有效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这两种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够“授之以渔”,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