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173)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同步协同管理主要是以内高职院校是区别于本科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所以在培养的模式和高校的管理模式方面应该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再者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缺乏成熟的历史教学体系的借鉴,所以,协同管理是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方法,协同管理的重要实践诠释就是在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之间构建一个纽带,然后同步管理,达到教学的协调性。[1]
协同管理,即协同作战。是把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来完成某项工作和项目。如,协同销售。协同管理是一种基于敏捷开发模式,以虚拟企业为对象的管理理论体系。虚拟企业实质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环境,协同管理就是通过对该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进行时间、空间和功能结构的重组,产生一种具有"竞争-合作-协调"的能力,其效应远远大于各个子系统之和产生的新的时间、空间、功能结构。这个是在系统方面的一个解释,放缩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其诠释应该为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部门和学生管理的部分相互衔接、沟通,达到信息的共享,工作同步。[2]
协同管理在高职院校中最大益处就是在短暂的时间里达到学生的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的协调。传统的院校管理都是割裂管理,割裂管理是是建立在局部单位的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并且建设良好的情况下完成的,本科院校具有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各个院系之间的协调本身就比较完善,学生质量高,教师工作模式形式初步形成。在高职院校中缺乏可行的教学先例借鉴,所以,协同管理虽然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多,但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可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总体素质落后于本科院校,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教育方面就应该另辟捷径,协同管理主要是就是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针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进行分析,不管是分析学生还是分析教师队伍,都会发现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出现。然后在这些问题之间的进行来连线,一一分析之间的关系,然后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在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反馈之后,再度进行问题的分析,这样多次下来之后,就会总体制定出学生管理模式和教师队伍的构建方式。[3]
很多高校都是通过纸质问卷和学生专属的平台进行学生情况额了解,这样不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不利于领导层的监督和方案的制定。这个平台的构建是让学生和老师在平台上进行匿名的沟通,对于日常教学过程中相互发表看法,比如老师可以匿名反映出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问及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困难,自己教学工作的不妥之处,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教学成果检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在沟通中解决问题,通过独立平台的信息收集,然后针对性解决,效率就会比较低下,不能进行纵向的比较。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区别于本科院校,所以,高职院校的额老师在自身接受教育的影响下,可能会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案,即理论教学,这样就偏离了本科教学的宗旨和方针,所以在这个条件下,应该通过协同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工作内容和学校教学方针的协调统一。具体的操作就是每一个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备课吗,将本节课的的主要授课内容和思路上传到学校的统一管理平台,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在教师队伍的公示系统下,大家就能找到自身的教学方案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对之前的割裂管理,把单个老师拿出来综合考评而言,这样显得更具有效率,同时在这个环境下,也能极大的保证各个班级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方针指导下,获得更好更具有目的性的进步。
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群体的管理中,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对应的问题之间协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都是集中性的发现问题,然后在制定问题的对策,其实这样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效率,使得对策和问题的出现具有时效差,那么协同管理就是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及时的解决,学校应该将教学工作细微到每个班级的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各个教师队伍的成员,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将问题不定时的提出,然后在最快的时间里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据不会出现对策与问题的时效差。[4]
高职院校肩负着我国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等院校的协同管理落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