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中几个“处”字的理解

2018-02-25 03:3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寒衣杨柳岸仄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在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的课文中,这几个句子的“处”字理解,分别是苏轼《定风波》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柳永《雨霖铃》的两句“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关汉卿《窦娥冤》的“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者”,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下面逐一发表看法。

先看“处”可理解为“时”的句子。第一种情况,“处”理解为“时”是诗词平仄的需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向来是刚才的意思,走过了一段距离,作者要回头看曾经走过的地方,事实上不一定能看到,这里的回首其实是回想,回忆的意思。句中“萧瑟”二字,是风吹雨落的声音,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因此,作者回想一下曾经雨中走路时候的情形,再想到刚才照过来的雨后阳光,于是一句表达人生路上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晴天的豁达心态的语句脱口而出。再者,从这个词牌的格律来看,此句为“中仄中平平仄仄(韵)”,而“时”是平声字,不符合格律的要求。《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联系前一句“都门帐饮无绪”,因为要分别,所以饮酒也无心情,正在留恋不舍之时,船夫见天色已晚,催促要坐船的行人赶紧上船。两相对比,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处”如果理解为地方,比如眼前的都门饮酒之处,就会发现,地点和船夫紧催不能形成对比,不能表现出分别之苦。再者,从这个词牌的格律来看,此句是“平仄仄、平平平仄(韵)”,而“时”是平声字,不符合格律的要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句话,如果从这首诗的语境来看,秋天到来时,人们总会赶制棉衣,作者在白帝城上听到了远处急切的捣衣声。如果想体现“急切”这一情感,笔者以为,“处处”理解为“时时”,制作寒衣这件事时时在催促着人们赶紧拿出刀尺去裁剪布料,开工做寒衣,才更恰当。此外,再看这首诗的格律要求,这一联的平仄要求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城高”是平平,那么,相对应的上句同样位置就应是仄仄,而“处处”正是仄仄,如果换成“时时”就失对了。第二种情况,从语境看“处”理解为“时”更为合理。《林黛玉进贾府》“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中的“处”字。首先,从结构来看,这句话是对偶句,“闲静”“行动”是两种动作,“姣花照水”和“弱柳扶风”结构相同,都是前面两个动作的结果。“时”和“处”对举,作者前面用了“时”,后面换成了“处”,这时的“处”显然也是“时”的意思。“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这句话是太真对皇帝派来的使者说的话,这段话通过对下视人寰的过程和结果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皇帝非常想念的情怀,说自己总是遥望人间,但是每每往下看人间的时候,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因为“人寰”已是处所,所以“处”不宜再理解为处所。“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上,都飞在白练上者”这句中的“处”显然译为“时候”较合适,这句话窦娥是说自己的冤情太大,以至于在行刑头落的时候,鲜血都会飞到高悬的白练上面。这三个句子中的“处”,笔者以为译成“时候”还是比较合适的。

再看“处”可理解为兼表时间和处所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的“处”,与上面所举的例子又有不同。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的结构来看,作者先问“今宵酒醒何处?”,然后回答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杨柳岸,一是晓风残月。杨柳岸当然是酒醒时的处所,而晓风残月显然要突出清秋之早晨这一时间段,“杨柳岸”与“晓风残月”是并列地回答问句的。词人坐着船奔赴前程,清晨达到岸边,这个时候他的酒已醒,这时晨风吹过来,残月挂在空中,在这清秋的早晨,看到岸边的杨柳,离别之愁就会油然而生。这样,整个画面气氛凄清,引发的离愁也渐行渐远渐无穷。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整个画面充满立体感。如果把“处”理解成只是表时间或处所,那么“杨柳岸”和“晓风残月”就会有一个方面的内涵不能落实。正因如此,这句话中的“处”应理解为兼指处所和时间。正是这样,才使这句话成为千古名句。在古代诗文中,处兼表时间和处所的用例还是挺多的,举一个大家较熟悉的例子,《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夜是说时间,而短松冈是说地点。这句话是说,长眠于松树的高冈之下的爱侣在年年明月朗照之时,因为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 这句中的“处”显然应是兼表时间和地点。

至于“处”字可表时间这一意思,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举出了不少例子,且这种情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序言)更是作了理论上的阐述,他认为“律诗须谐平仄,词曲并严上去,声韵所限,下字易窘,斯字义假借之处,当亦愈多。”“处”的这种用法和诗词曲的格律要求有关。

总之,上面所举的几个“处”字,都不能按现在的常见义项去理解,而应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为表示时间或兼表时间和处所。

猜你喜欢
寒衣杨柳岸仄仄
宁静(外二首)
送寒衣
阜南春
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
上林春令·滋味
十月节令行乐之制寒衣 灰飞葭管一阳通 彩线徐添日影中
苏幕遮·春游遗爱湖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