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华小学 辽宁鞍山 11403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支撑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教师对教育具有高度的热情,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才能更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师培养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发展、教育品质得到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只有学校得到了全面发展,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让每一个教师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学校的教师培训以教师专业化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主要采取校外拓展,校内扶持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课改之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明确整体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明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同时通过集中学习新课程理念,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领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学习提升中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地吸纳与学习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出错误,学习永远是教师培训上永不停歇的主题,给教师提供更高的平台,让教师有机会接触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骨干教师到教育理念先进地区学习。骨干教师是带动学校发展的领头羊,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高度,学校给骨干教师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及其重要。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前沿地外出学习,他们在自己充电提高的基础上,将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再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将先进理念辐射延伸到每一位教师,达到一人培训,众人提高,大家受益的效果,这也是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所在。
邀请业务专家进行业务指导。专家的专业指导有时候就像一把钥匙,解决教师心中的困惑与疑难,教师与专家接触机会有限,学校要为教师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学校邀请业务部门的教研员、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现状予以评价,对问题及时发现,与教师面对面制定合适的解决策略,远远胜过单纯的自我领悟,对教师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从根本上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必须通过合理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形成阶梯性的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可多层面进行,如:校本培训、专家引领、骨干交流、个人反思。
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业务领导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制定教师提高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专题讲解、互相交流、团队研究等,有效促进教师相关业务水平的提升。
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一盏航灯,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 保证。学校选择优秀的专家讲座视频在校内学习,邀请专家到校现场指导,通过专家报告会,座谈会,专家与教师交流,专家与教师共研以及研究问题方法的应用,让教师和专家近距离互动,对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起到了引领作用,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先进性提供了保证,使专家引领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骨干交流。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提升骨干教师综合素质,鼓励优秀教师总结提炼教学理念、形成教学风格,对学校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人,开展各级骨干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骨干教师把积累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梳理,进行调研和交流,大家带着各自的问题和困惑,释疑解惑,实现骨干教师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最大化实现骨干教师经验资源共享的目的。
个人反思。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既是实施者,也是思考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平时的教学中,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批判性的反思,因地制宜的制定改正措施,在以后教学中通过实践体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在课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发挥教研组的阵地作用,充分赋予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继续深化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的备课形式,把握好有效性、整体性的原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采取“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主体的集体备课模式,每单元中拿出一个课例,科学把握课标,科学制定好教学目标,围绕“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这四个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确立共性问题,形成共识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详案,教案要求呈现出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教学的重点与方法,当堂训练的题目与目标。
2.实施工作室参与式研究模式,提高课堂质量。学校工作室成员每周在一起进行活动,构建“ 问题呈现—团队研究—教学实施—总结反思”的教研模式。教师先独立备课、调整、说课;(即发现问题),然后团队人员评议、研讨备课、调整提高、上课观摩(团队研究;教学实施);最后观察思考、研讨交流、总结升华(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三个过程的研究,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明显的改进了教学效果。起到了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引领辐射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组织的引导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建设教师的教科研队伍,使教师产生自主发展的动力,建立起较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事业心和自信心,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充满灵性和智慧工程,必然会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每个教师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带来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