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河北廊坊 065000)
2016-2020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为了增强建筑企业信息化能力,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应对建筑业对BIM人才的需求特点,契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BIM技术成为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人才必备的能力。
BIM是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将其定义为:全寿命期工程项目或其组成部分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的共享数字化表达。
BIM技术首先是三维(3D)建筑模型,相比基于CAD的二维图纸传递,一是具有直观效果,相比二维图纸传递更容易理解,与眼见三维实物相符,与人脑图片式思维模式相符,不需要基于二维在大脑重复构建三维的思维过程,也避免了由于三维构建和逻辑能力不同而产生对二维表达的不同理解,消除了3D的重构与误解过程,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是基于3D的数字平台,可实现多专业之间三维协同设计,数据的共享、交流和传递,各专业三维模型随时可进行调用集成,自动发现相互影响或碰撞检查;解决二维图纸会审阶段的问题,将各专业干扰和矛盾发现于早期,减少设计变更、返工的现象,节约设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有赖于大数据云存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BIM不仅仅承载3D几何数据,在建筑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可以添加和集成不同信息,例如造价计算阶段,可以添加工程量和价格信息,在施工阶段可以添加进度、成本和质量信息。按照需求不同调用不同的信息进行集成,BIM可以是4D、5D甚至是nD的多维表达系统。
BIM技术从设计阶段采用3D形式,并以3D形式进行设计交付、流转和传递,在造价、施工等阶段不必重复建模,直接在原有模型中添加造价、施工等信息即可。一次建模,全寿命使用,改变了建筑业传统的信息表达、存储、流转和传递方式,提高了行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建筑业创造了价值。
根据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工程技术是基础能力,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主干能力,造价控制和管理能力是潜在发展能力。结合于造价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BIM技术应用分为建筑技术、计量与计价、造价管理三个方面。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不必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但在我国设计阶段仍采用二维图纸交付的现状来说,在招投标、施工等阶段仍然需要技术人员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BIM建模和翻模成为建筑领域人才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工程造价专业应用要点。BIM技术的实现是以软件为载体,由于设计行业使用Autodesk公司产品的习惯,BIM建模和翻模主要采用Revit软件,因此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应用Revit软件进行建模和翻模是基本能力。
由于国外BIM软件的本土不适应性,像Revit等国外BIM软件由于不带有国内的规范和计算规则无法完成工程算量和计价,在造价领域BIM应用软件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如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等。要实现BIM算量和计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设计阶段模型导入到BIM算量和计价软件中,在已有3D模型中赋予计量和计价规则,进行算量和计价;二是在BIM算量和计价软件中直接建模,赋予计量和计价规则,进行算量和计价,也是目前造价阶段BIM应用的常见方式。因此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应用造价BIM软件进行计量和计价是主干能力。
中期工程计量和价款结算、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施工成本控制、竣工结算与决算是全过程的全面的造价管理能力。在BIM3D模型基础上添加进度、成本信息,实现在工程实施阶段成本的精细化管理。BIM技术建立的施工阶段的5D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工序、每个工区、每个时间节点段的工程量。导入企业定额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计算出各个阶段每个构件的中标单价和施工成本的对应关系,实现了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及时统计工程量和工程成本,实现了成本的动态管理。设计变更出来后,对模型进行调整,及时分析出设计变更前后造价变化额,实现成本动态控制。应用BIM5D软件进行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人才的潜在综合能力。
应用型本科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应该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做到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掌握BIM建模、算量、计价、5D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建筑业发展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