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有一些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具有浓重的好奇心,对不了解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探究欲望,随着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也保持着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行为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制定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教学引导,采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欲望,展开自己的想象力。[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信息技术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单调,教师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变成知识接收的及其。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教材的重难点来设计教学流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儿童心理学表明,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自主进行创新,就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显然学生的兴趣点来源于实际生活。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了通过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就会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2]
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来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小学生的主观意识尚不成熟,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不竭的动力,通过各个阶段性的学习来不断的充实自己。小学生对复杂的信息原理的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小的目标上,课程的编排和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教学章节的优化,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实际教学目标相结合,多组织学参加一些信息技术比赛,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意识,以此作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3]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每个学科都教学实施的重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教师要在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做好教学指导,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合理地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穿衣服的时间等。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4]
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做好教学方式的选择,结合教学内容的整理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打破传统信息技术枯燥、沉闷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