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华,张向荣
(1.咸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近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在大国夹缝中谋求生存的中东欧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往往受制于大国,很难独立自主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东欧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沃伦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将16世纪以来的中东欧列为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地区。拜德勒克斯《东欧史》认为16世纪以来的中东欧开始与西欧分道扬镳,使中东欧与西欧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但中东欧地区并不是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地带,13~15世纪的中东欧也曾经历过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这可谓中东欧历史上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虽然只是昙花一现。13~15世纪的中东欧地区成功地采用西方的制度,模仿西方的发展模式,缩小了与西欧的差距,成就了中东欧在中世纪晚期的那段辉煌历史。
尽管10~12世纪中东欧经济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仍明显慢于西方。从12世纪开始,这种不利形势开始改变,出现了对中东欧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其一,阿拉伯钱币流通结束,进口德国货币相对严格。其二,这一阶段波兰人、捷克人、匈牙利人和俄国人之间达成了权力平衡,他们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无利可图,他们不得不防御德国人、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的进攻,组建自己的国家。基辅罗斯由于内部战争和南方草原游牧部落的入侵而削弱。俄国在13世纪中叶臣服于蒙古,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1]16513世纪波兰、匈牙利、波希米亚的经济开始大幅度增长。
13~14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是捷克山脉和喀尔巴阡山地区。其地域从捷克平原到特兰西瓦尼亚,包括北西里西亚、小波兰和上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南部。第二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区域是波罗的海沿岸。第三个区域是这两个区域的中间地带,包括中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大部。这一区域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稍晚于前两个地区,15世纪是其经济显著增长期。
13世纪开始,匈牙利、波兰、波希米亚和巴尔干国家的农业获得迅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增长。不但耕种的面积扩大了,而且更先进的农具也得到推广。14世纪,重犁和三圃制被引入中东欧。种植业和饲养业产量的提高,使得货币地租得到推广,尽管有时不稳定。货币地租的推广是由于城镇和手工业的发展、城镇和乡村手工业联系的加强所引起的。同时,货币地租的推广也说明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农民能够接受货币地租,一定是农民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从13世纪起,中东欧的采矿业也获得迅速发展。12世纪,矿产的勘探工作活跃起来,引起一系列开采新发现的银、铜、铁、锡、铅和金的热潮。13世纪,中东欧开始进行大规模采矿。采矿业对于波希米亚经济的发展尤其重要。波希米亚矿藏相当丰富,库特那霍拉和伊赫拉瓦拥有十分丰富的银矿,波希米亚还有一些金矿和铜矿。捷克丰富的矿藏吸引德国商人和企业家来到矿区和首都。这些有利因素加速了商业经济在波西米亚经济中的扩张。由于这些因素,13世纪农民用银币缴税已占主导地位。稀有贵金属使波希米亚国王铸造了通货。波西米亚不属于大的国际商业贸易路线国家,但是由于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布拉格成为稀有金属的商业中心。13~14世纪,从西方进口的衣服和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主要是由捷克的货币来支付的。
捷克历史学家相信,14世纪卢森堡王朝的前两位国王出口重金属已经到了严重扰乱经济形势的程度。[1]168由于这些有利条件,布拉格拥有三万多居民,成为欧洲阿尔比斯山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他许多小城镇同东欧其他国家相比,人口也是相当多的。
在西里西亚、上匈牙利和波兰南部,矿产资源虽然不及波西米亚丰富,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矿藏。西里西亚有金、银、铅和铁,小波兰有盐、铅、铁和一点铜矿,上匈牙利有丰富的铜、铁、银和一点金矿。在特兰西瓦尼亚,金矿被开采。金属和矿石对匈牙利的政治和经济十分重要,匈牙利的铜出口到波兰、巴尔干地区、俄罗斯、佛兰德斯和上德意志,为匈牙利带来巨额收入。喀尔巴阡山地区和西巴尔干地区的金属、铁矿石和盐的开采对这一地区13~15世纪的经济增长也是相当重要的。[1]191
10~16世纪,东中欧和西欧国家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差距大大缩短。但12世纪之前,中东欧虽然开启了在经济方面被西方同化的进程,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条件对东欧非常不利,尤其是人口稀少等因素,因此中东欧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中东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于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4~15世纪,西欧陷入长期的经济危机中,而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东欧经济形势之所以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关键在于这一地区不断增加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当经济制度为从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活动提供制度激励的时候,就会产生经济增长。[2]19113~15世纪中东欧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在于这一时期中东欧经济制度发生的深刻变革。13世纪,一系列因素,如大地产制和多种形式的封建体制的建立、中东欧国家来自侵略战争的税收的下降、统治者出于防御需要和需求增长而加强经济发展等,促使中东欧的统治阶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实行制度变革。
13世纪,波西米亚、波兰、匈牙利采用了在西方早已存在的领主法原则,其中波兰和波西米亚采用的主要是德国的领主法原则。同时,由于国家和地主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得以进行重组。在波希米亚、波兰,采用货币地租已经成为可能。货币地租的采用意味着经济的进步,因为它给予农民更多的自由,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另外,如果农民接受以货币缴税,一定是农民生产的产品有了大量剩余,使他们到城镇和农村市场出售产品。波西米亚、波兰、匈牙利的城镇和市场数量也增多了。
采用西方法律也影响到了中东欧的国家结构。为了给予农民和城镇定居者以新法律规定的特权,地主不得不从国王那里获得豁免权,否则就不能减少他们的附庸向国家交纳的税收。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封建主、贵族与国王的关系,他们强大到能够迫使统治者放弃某些权利。首先参与到这一运动中的地主和贵族从中受益,这些地区的开垦迅速增长,城镇和市场的数量和财富也迅速增加。
采用西方的新法律无疑促进了中东欧经济的发展。新法律实施后,中东欧的农业产量和农产品流通量得到提高。根据新法律的规定,农民应交税和市民应交税制度化,国王的征税权遭到限制或废除,农民所交税额毫无疑问地减少了。新法律还规定了教会什一税的限额,实行人身自由的制度。农民税赋负担的减轻和人身自由的获得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扩大生产面积,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3世纪,西里西亚和波兰成为连接西方和意大利黑海殖民地、波罗的海到波希米亚、匈牙利和地中海国家的通道。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观点,这一地理优势促进了这一地区13~15世纪经济特别是城镇经济的发展。[1]17013世纪西里西亚和波兰城镇的兴起很大程度归因于这一地区作为国际商路的地位。
国际商路吸引着外国商人来到波兰。意大利和南德意志商人经常大规模地将资本投入到小波兰的盐矿,其中一些人还购置不动产。14~15世纪,一些富有的外国人在小波兰定居,参与王国的财政管理,一些家庭加入贵族甚至是上层贵族行列。
中东欧地区同国际商业路线的联系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尤其有利于西里西亚、南波兰、罗塞尼亚和上匈牙利。14~15世纪,由于西欧正经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商人在西方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纷纷到东方充分繁荣的国家寻找新的机会,他们在那里投资并定居,以这种方式促进了中东欧经济的增长。不仅西方人对东欧的经济生活感兴趣,移民到这里的还有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甚至希腊商人也蜂拥而至。他们在罗塞尼亚的东南城镇定居,尤其是利沃夫,这些移民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为中东欧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1]17115世纪末的工业和采矿业危机导致中东欧南部地区各种各样的经济困难,这些困难之所以能被克服,要归功于外国商人和本地商人投资采用新方法开采矿藏。16世纪尤其是16世纪上半叶,这些地区的采矿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商路的地位确实吸引了大批商人来到波兰南部和罗塞尼亚,但这一地区的优势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当地商人不只是经销东方商品和西方商品,也经销当地商品。15世纪当地人和外国商人签订的买卖契约清楚地表明,当地商品尤其是金属、盐、牛、蜂蜡、毛皮,以及西里西亚、大波兰、小波兰便宜的衣服在南部地区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以前认为,这一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其商业活动是从意大利的黑海殖民地向西方运输东方产品,低地国家和英国的衣服通过这一地区运往东方和匈牙利。波兰15世纪的商业契约表明,当时意大利人、南德意志人和本地商人经常从威尼斯进口产品,有时从布鲁日进口。从14世纪起,在波兰和匈牙利有很多纽伦堡商人,他们从当地进口大量便宜工业产品,尤其是铜制品和铁制品。
在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波罗的海地区的廉价毛皮,相对廉价的林、农产品出口到西方,西方的盐进口到波罗的海地区,贸易成为汉撒城镇繁荣的基础。13~14世纪,汉撒同盟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在波罗的海国家组织贸易,还在于它建立了波罗的海国家和西北欧,甚至是更远国家的联系。在13世纪下半叶,来自诺夫哥罗德的毛皮、蜂蜡,梅克伦堡的燕麦,波兰、西里西亚和匈牙利的铜、铅及其他金属,波希米亚的锡等,在布鲁日的进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190
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曾试图把弗兰德和莱茵兰与东欧的贸易道路从通过维也纳转移到通过他自己的国家,发展威尼斯和波希米亚之间的直接贸易,他甚至想建立一条从威尼斯经过布拉格、易北河和北海到弗兰德的商路。[3]285虽然查理四世没有完全成功,但其对本国贸易的关切,充分说明了中世纪晚期贸易在中东欧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情况下,移民在开拓人口稀少的地区和城镇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4世纪前半期至大瘟疫爆发,中东欧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与前罗马帝国相比低很多。由于劳动力的匮乏,中东欧政府和封建主制定政策鼓励外国人来中东欧定居。瓦龙人和佛兰德人移民到西里西亚、波兰和波希米亚,小部分法国人移民到匈牙利,大量德意志人移民到中东欧的各个地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移民到波兰和俄罗斯。[1]188大量的德意志人移民到中东欧,不但弥补了当地劳动力的不足,而且将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更重要的物质手段带到中东欧。犹太人和亚美尼亚人在波兰东部省份定居,不仅使资本流入波兰,并且为中东欧带来了新的贸易和金融方式。由此可见,移民对中东欧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14~15世纪的中东欧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适逢西欧遭遇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无疑导致了西欧的衰退。在接下来的100年里,整个西欧劳动力严重匮乏,为适应人口和社会形势而进行的经济和政治调整一直持续到15世纪下半期。中东欧在这一时期却没有受到影响,而是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波西米亚、波兰、匈牙利,以及立陶宛、俄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中东欧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外国商人的注意。受国内不利发展环境的影响,大量的商人和资本开始从意大利、德国流入波希米亚、波兰和匈牙利。随着中东欧经济的繁荣,对奢侈品和中等质量商品的需求增加,波兰、匈牙利、波希米亚本地工匠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来自西欧的奢侈品和中等质量商品在中东欧的销售迅速增长。中东欧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食物通过汉撒商人、德意志南部商人和纽伦堡商人运到西方,西方的奢侈品和中等质量商品则进口到中东欧,并逐年增加。意大利和德国的资本流入中东欧,为其注入更多的资金,有助于这一地区的重要行业——农业、林业和采矿业的发展。这三个部门的快速发展期也是租金在农村盛行的时期,有助于改善乡村人口和城镇的关系,有助于城镇的发展,也有助于贸易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中东欧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中世纪末期中东欧拥有发展经济的一些有利条件,但这些国家的城镇(除胡斯战争后的波西米亚外)未能成功建立像西欧规模的城市工业。手工业者不能保护自己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统治城镇的商人也没有兴趣保护本地贸易,他们很快转为从事外国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出口本地农、矿产品。波兰和匈牙利的城市工业则相对原始,技术落后。虚弱的城市工业将城镇置于危险的境地,尤其是人口相对较少的城镇,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太弱。
虽然中世纪晚期中东欧的贸易相当活跃,贸易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直到16世纪,中东欧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技术水平仍相当原始。13~15世纪,东西欧之间的贸易模式已基本成型,西欧用手工业产品和奢侈品换取原材料,中东欧从西方进口手工业产品和出口大量的原材料,这对中东欧的手工业和城镇发展十分不利。
中东欧地区在中世纪晚期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城市工业的虚弱使得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农业、矿业和畜牧业。中东欧同西方的贸易是以出口大量的原材料换取手工业产品,从而使其在同西欧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
中世纪晚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了中东欧历史上的诸多强国,如波兰、捷克王国等。波兰在1410、1454和1466年取得对条顿骑士团的重大胜利,此后成为欧洲列强中的一员,也是当时欧洲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查理四世在位期间,波希米亚的中世纪王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布拉格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成为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
中世纪晚期是中东欧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其追赶西欧并与西欧趋同,大大缩小了同西欧国家的差距,改变了中东欧国家和西欧的比较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欧的平行发展,“中东欧加入到欧洲并或多或少能与欧洲的其它部分平起平坐”。[4]2
参考文献:
[1]BATOU J,SZLAJFER H.Western Europe,Eastern Europe,and World Development,13th—18th Centuries[M].Chicago:Haymarket Books,2012.
[2]诺斯.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钟正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奇波拉.欧洲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BEREND I T.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1944—1993[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