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青 包月强
(1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2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前人无数次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和实践双重逻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双重逻辑对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争取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二者是彼此相互依赖、互相离不开的关系。历史逻辑顾名思义就是要始终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沿着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正确发展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历史逻辑,其实质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的现实的、实俗的历史”。[1]列宁也曾指出:“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历了那些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2]笔者认为历史逻辑为暗线,实践逻辑为明线,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渐形成和最终确立。这两条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串联起来,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提供了科学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过程分析,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关键性阶段。
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伟大改造,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为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创造了积极的客观条件。此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吸取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提出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论断。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3]毛泽东的哲学著作《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翌年2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会主义矛盾观点的论述和把握都具有科学性和独创性,它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但后来由于党和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太迫切,没有把握好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规律,导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具有曲折性,再加上当时受到“左”的思想影响,把阶级矛盾看作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点,导致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准备,并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的经验。
马克思说:“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的努力,在积极汲取新中国诞生以后30多年的建设经验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社会实践中相结合的过程中确立的,同时又经过以后几届包括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地不断辛勤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完善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30多年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经验和汲取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教训基础上,开启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同时邓小平同志凭借敏锐的历史眼光深刻而准确地把握了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等精辟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僵化不变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又一代党人和全体人民经过无数次实践反复摸索适合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道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才得以确立。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东西。”[5]邓小平作为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且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条化和本本化,他根据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后人民的思想处在封闭和僵化状态,经济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的情况下,力挽狂澜、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出了许多别具一格又具有很多开放性的思想。
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面对国际上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低潮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镇定自如,坚定地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高屋建瓴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和平演变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慢慢地扼杀的阴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回答现实重大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阶段性的理论性成果,它是对现实问题的回答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为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是历史与实践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战略思想,面对当前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矛盾交错叠加等社会问题,深刻而全面地回答了如何解决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其思想的来源根植于实践,来源于解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社会现实中。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也永无止境。新的问题就要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只有经过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同时不断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测和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挑战。”[6]
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党面临的包括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梦等伟大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十九大上习近平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而努力,并且在十九大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思想的基础上做出的新判断,同时又根据当前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它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的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新矛盾,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我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党始终将让人民大众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了指导党和人民凯歌高扬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和人民不断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经验,同时又通过在将制定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自身长期的实践探索,不断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我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的“更新”,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提供了科学指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酝酿到确立再到科学地探索是一代又一代党和人民反复实践的产物,它的规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把握的。从新中国诞生一穷二白到现在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二,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终得归功于党和人民都坚持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道路,并且不断反复摸索中不断改进。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新的阶段必然会出现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永远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汲取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同时注重国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具有双重的逻辑性: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双重逻辑环环相扣,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逐渐完善,双重逻辑对理解新时代环境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有助于党和人民进一步理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党和人民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不同时代环境下的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执政规律认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