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梅
(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
高中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体育教育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近年来高中体育教育品质不断提高。但是,与其他高中课程相比,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拟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体育教学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融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生活气息与时代精神的运动项目。但当前高中体育课堂中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乐趣的问题。许多学生感到课堂训练重复单调、索然无味。从课堂类型来看,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仍以竞技类体育项目为主,如传统的篮球、田径、足球等。[1]部分学校开设了健美操、花样跳绳等新兴选项课,但是存在教学内容单薄的问题,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应首先增设适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富有时代精神的体育项目。各校体育教师应加强校本教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学习套餐。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倡导合作学习,即将学生组建为小组,在合作中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就体育课程的性质来说,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喜悦,提高学习积极性。教育实践表明,两人一组的合作模式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合作时间一长便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可尽量设计三人以上的合作活动。
例如,在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分解示范动作结束后,教师可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学练,并设计课堂展示、评比活动。每组设小组长,负责组织同学练习或讨论,调动全组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篮球教学中,可设计三人一组的三角传接、多人一组的三角跑动传接、一对多的轮流传接、多对多的转换传接等合作学习活动。[2]这类活动在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师可先挑选一组学生向全体同学示范应当如何合作,再让学生自我练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按照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使合作小组起到以优带弱的作用。可适时调整变动小组成员,以增加合作小组的活力。
体育教学中具有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活动的充足空间,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课堂活力,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例如,在田径模块教学中,可开展喊号接球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灵活性及跑的能力。游戏在一块平坦场地上展开,体育教师需在课前准备1个排球或篮球,游戏参与者按数字编号,在游戏开展前将球交给任意一位同学。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由首次拿球的同学抛出手中的球,并喊出游戏参与者的任意编号。被喊到的同学如果接住了球,则像上一名同学那样喊下一个号,后续活动以此类推。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被喊到的同学在接住球前不能喊停。接住球喊停后,所有同学不能再跑。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教育性原则,即游戏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教育价值,能起到一定的素养提高作用,不可为游戏而游戏;第二是安全性原则,即在组织游戏时保证参与者安全,教师应在游戏开展前讲明与安全有关的事项。
高中生在体育方面表现参差不齐,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会加剧学生在体育学习水平方面的两极分化。[3]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目前,高中体育课堂的分层教学多为“异层同班”式的教学,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堂上课,教师分层指导。
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教学时,可在了解学生现有基础水平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概念,中等层的目标是要能够完成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提高层的目标是不断地练习对球的控制力与支配力。基础层和中等层学生如果完成本层学习目标,可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通过开展分层教学,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进步,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基础差的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受挫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使用“隐性分层”的方法,即在学生对自身所属层次不了解的情况下开展分层教学。但无论如何,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基础差异了然于心,在教学中分别对待。
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不断提升教学效率,课程目标才能够达成。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教师应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打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