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师专附属实验附校 王慧聪
“高参小”即高校参与小学课改项目的简称。我校为陇南师专的附属学校,“高参小”项目旨在充分利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促进附校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行动纲领。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教科研平台,带动附校全体教师专注教研和科研的风气,以点带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说情,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教科研交流互动,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并积极引领全市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内容是确立各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课程评价标准等文本性材料,最终形成陇南师专附属实验学校系列校本课程及课程资源包。通过课改的推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给高校教师提供小学教育研究的平台,使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长为一个研究者。通过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家长课程科学合理的开发,逐渐创建新型的家校共建模式,助力学校教育。构建形成具有特色的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与陇南师专附校“高参小”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研究团队由陇南师专各学科专业人员和我校一线对应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科学,具有较强的项目研究能力,能够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充分理解国家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结合本校教师教学特色和高校教师的研究专长,以每门课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共同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构建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与资源包。对综合实践活动、书法、国学经典这几门课程,在充分考虑与其他部颁课程相互补充与促进的前提下,研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具体内容有:
1.语文、数学、英语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执行,尝试整合其他学科及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各科老师尝试与其他课程进行课程统整的意识逐渐强化,在多次公开课中均有所体现。
2.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音乐参照国家课程标准执行,同时融合地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后全面推进。目前道德与法治的补充资料《学生成长档案》一年级全册已经完成。音乐课程渗透了当地乞巧文化中的音乐部分。
3.国学经典、书法、综合实践课为校本课程,通过课堂实践检验最终选取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高校教师为理论指导、小学教师为实践检验的模式,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作为部颁课程的有效补充。其中综合实践课一年级全册教材已经完成,国学经典和书法课的校本教材正在开发中。
4.家长课程为特色课程,有效利用家长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家长课程,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成立家长助力部,将家长申报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家长申报教案—教师团队初选—家长修改—教师团队审核—进入课堂的流程,保证开设课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已经开设的近景魔术课、交通安全课、用电常识课、趣味化学课、气象常识课、国防教育课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钻研的浓厚兴趣,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效推动了家校和谐共建工作。
总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