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云顶学校 曾 山
为了适应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也为了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寻找到自身力量——内动力、内驱力。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种自身力量或内动力、内驱力就是校本教研。
学校发展亦或教改中都存在很多实际问题,面临种种实际困难。这些问题本身既是问题又是契机,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学校发展的困难以及各学科独特的困难,这样才能精准发力。
对这些问题要区别对待。例如:福建省高考用全国卷,中考全省统一命题,这属于导向不同;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全面使用部颁教材,这是教材不同,授课的依据、内容发生了改变等等。这些都是在校本教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归属不同,性质各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从内部教研上下功夫,破解难题。
首先必须建立责任人制度。重视校本教研,首先要从责任制出发,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只有责任明晰,才能支撑校本教研,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动力,校长重视,副校长支持,校本教研推进才有力量。教研组长是学科发展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和开展本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对学科发展负总体责任。教研组长积极组织和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其职责是整合本教研组资源,营造教研氛围,形成教研精神,组织教研活动,推动学科发展。
备课组长是年段学科发展的直接责任人。备课组长全面把握该年段学科,负责组织开展本年级的备课活动,对本年级的学科教学和教研负责。
学科老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力量,调动激发他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
校本教研是长程的过程,要在发展中动态全过程把握。校本教研要有长期设计的理念,在一个长周期内规划和建设教研组,尤其是培育教研精神。
求真务实。校本教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就是求课程改革之真,求学科建设之真,求顽强拼搏之真;务工作创新之实,务发展进步之实,务课改推进之实。校本教研的成败,关键在学习真不真实不实,研究真不真实不实。校本教研,唯真与实。真和实不能分开,真和实要贯穿于每一次备课、教研、讲授、练习、作业批改中。真和实是教研的真谛,是学科发展的基本法则,是不可违背的基本规律。
开展自我教育,成事成人。成事成人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品质,我们要以成事成人的态度来对待校本教研,在成就学科改革的“事”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成事成人,就必须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加压。我们要检查爱心够不够,检查态度好不好,检查工作实不实。看看自己是怎么备课的,看看自己是怎么授课的,看看自己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工作成效;问问自己是否在追求进步,问问自己师生关系是否和谐,问问自己的良知和责任。自我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自我检查就是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照照镜子以发现问题,对照问题加以整改,这样才能治病救人。自我加压,是激发前进动力的有效法宝,没有压力,何来动力。自我加压可以防止松懈、懒惰。老师松懈,学生就会一泻千里。唯有自我加压,经常自我检查,自我教育,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旺盛的斗志,不落俗套,不堕凡尘,永葆教书育人之青春常在。
加强情感投入,提升育人价值。全面把握核心素养,提高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学科教学,育新人,育真人,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目标激励人,坚持用榜样鼓舞人,坚持用正气感召人,坚持用感情凝聚人,培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标清晰。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重视创新。就要激活思维,开拓创新;激活工作,追求艺术;激活课堂、提高质量。创造性的工作,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需要、教学实际、评价标准等诸多因素,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融会贯通,提质增效。只有创新才能弯道超车,才能提升学科地位,才能追求卓越。
教研精神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范式。我们要弘扬校本教研精神,践行和把握教研精神,让精神变物质,形成教研进步的基本动力。
校本教研建设的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完善制度和机制。
首先,校本教研要制度化、规范化。教研活动制度化,就是教研活动必须按规定进行,有规矩。教研或次数时间地点要固定。每次活动要做好前移准备,定主题发言人等程序。做好记录,反思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其次抓好节点,提高时效性。抓住教学各个节点,加强计划总结;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时效性。
其次,校本教研的机制科学化。校本教研机制是校本教研运行方式。我们的运行方式,就是强调生成互动,既要提前准备,还要现场生成。既要强调个人成长,也要同伴互助教研,专业引领牵。既要整体研究,也要分散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既要骨干教师带头,也要同伴互助。形成集思广益多元合作的运行机制。
第三,形成“做中学”的校本教研机制。我们重视理论研讨,更重视授课加研讨的专题研讨模式。我们“做中学”的基本模式是专题研讨,例如开展教研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交流研讨;通过专题性研讨注重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通过“学做结合”、“做中学”,积累经验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使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中获得发展。
课堂是校本教研的落脚点,也是校本教研聚焦的主阵地,是校本教研的重中之重。校本教研,目的还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是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就必须问诊课堂,如果深入课堂,就会发现问题。要研究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等等,研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给学生提供有效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形成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研究学生怎样利用图书、网络、实地调查等广泛搜集信息,研究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只有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优化课堂。
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送到身边的发展契机。
校本培训,是学校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本做法。被誉为“加油站”。立足岗位,适当培训,为教师搭建自我成长的平台,构建校本培训新模式,唤醒教师发展需要,激发内生力、内驱力、内动力,实现教师素养的提高。例如我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搭建了“云顶讲堂”等校内学习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回归突破》《教育常识》《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等书籍,洗涤更新了观念,开卷有益,每一次拥抱书籍,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校外交流,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建立校际之间的广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跨组、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名师、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经送宝,争取他们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这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有利于拓展教师思路,开阔视野。
总之,学校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在校本教研方面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加强教研精神建设,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关注课堂,关注问题,内外结合,就能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力,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