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22)
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诉求。低碳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产业是指所有能够利用低碳技术进行生产或服务,使碳排放量最小或无碳化的产业[1],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和环保三大产业领域。低碳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周期长的基本特征。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产品开发及低碳技术创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集聚金融资源,发挥其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融资服务和资金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因此,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构建与低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对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构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于低碳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国内学者郑艳婷、徐利刚强调政府在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作用[2],兰茹佳、朱英明认为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3],李治国、潘鑫馨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论证金融在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颜俊提出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5],黄建康等对江苏省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6]。安徽省是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长期以来,安徽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粗放型特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势严峻。发展低碳产业是安徽省由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内涵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产业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产业的支持作用,是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创新型省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笔者拟就安徽省低碳产业金融支持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进行探讨。
安徽省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安徽省加大了对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绿色低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安徽省自身基础与优势,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牢固树立并深入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安徽省科技厅与税收、金融、担保等部门合作,采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风险投资等手段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17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要提高到16%,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7]。对全省各地企业的节能减排降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未完成降耗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企业,追究相关责任;对节能减排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或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银行信贷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也是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一个重要环节。2014年,安徽省首家科技支行(杭州银行合肥科技支行)在合肥市高新区成立。同年,合肥市43家园区企业获得国家2960万元创新基金的资助和支持。银行业主要通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低碳产业发展。2015年末,安徽省12类节能环保项目中,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贷款、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贷款分别增长 144.52%、31.72%、30.7%[8]。 以上这些表明银行业支持低碳产业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为安徽省低碳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大便利。
但由于低碳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短期内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效益和防范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对低碳企业采取了审慎经营的原则或限制贷款的授信政策,通过减少授信额度、提高利率的方式对贷款企业设置较高门槛,并且担保条件也比较苛刻,导致低碳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的瓶颈。
21世纪以来,在央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有利条件下,安徽省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实力不断提升,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9月底,安徽省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503家,其中384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安徽省已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规模的低碳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平台。此外,安徽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通过股权众筹、网络借贷等方式,拓展创新投融资渠道,满足低碳企业成长和产品开发的融资需求。
安徽省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体系不健全。一方面,金融体系存在供求结构性矛盾,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与本省日益增加的低碳企业数量及巨大的融资缺口相比,目前仍无法满足低碳企业的融资需求[9]。另一方面,低碳企业上市存在一定困难,虽然低碳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但上市门槛较高、手续繁琐,限制了一部分企业的进入。
风险投资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低碳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投资。安徽省的创业风险投资起步较晚。2008年安徽省投资集团出资5亿元建立安徽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2014年,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达到66家,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28.52亿元,创投公司数量居全国第四[10]。风险投资为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安徽省的风险投资虽然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资金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低碳产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创业投资资金规模较小。创业投资资金数量小、实力弱,不能形成产业规模,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金,难以在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二是资金来源单一。安徽省的创业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没有集聚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资金构建一个协调运作的风险投资体系,限制了风险投资规模的扩大,使得许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低碳技术创新项目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和经济规模。三是投资运作效率低。由于创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一些行业如煤炭、钢铁等投资过度,导致产能过剩,而低碳产业投资不足,影响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近年来,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受到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金融规模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数量、存贷款余额、从业人员数目、上市公司数量、股票发行量及筹资额、保费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规模与低碳产业发展规模成正比,金融规模大小将直接影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力度。金融规模对低碳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规模越大,意味着金融机构中的储蓄存款越多,从而可以转化的投资就越多,进而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二是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大,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银行类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向低碳企业提供融资帮助低碳企业上市,从而促进低碳企业发展。三是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数量越多,意味着金融业内部的竞争越激烈,这种同业竞争有利于降低低碳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减轻低碳企业的还贷压力。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金融业日益繁荣,金融规模日益扩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徽省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2015年,安徽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4482.9亿元,贷款余额为25489.1亿元,贷款规模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334亿元,超过历年融资总额,资本市场的承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安徽省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投融资体系不健全,低碳产业发展仍存在资金瓶颈。另外,金融规模的过快扩张,导致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加大了金融系统的自身风险。
在金融市场化背景下,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渐凸显。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结构包括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者之间的比例是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主要依据。随着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服务类型不断增加,提升了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此时,低碳企业向银行贷款相对比较容易。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低碳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在低碳企业初创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因为企业自有资金有限,且尚不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同时又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所以需要政策性金融和风险投资的介入,以帮助低碳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当低碳企业进入成长和扩张阶段之后,其技术不断成熟,产品日益被市场接受,企业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此时,低碳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和拥有可抵质押资产,其外源性融资机会增多,除了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外,发展较好的低碳企业往往选择上市的方式获得资金。在低碳企业成熟阶段,企业逐步占领市场,盈利能力稳定,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一般选择以资本市场融资为主的直接金融支持模式。
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的金融结构不合理,融资结构失衡。在融资方式中,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银行信贷占较大比重,融资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不能充分发挥金融结构的促进作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不能满足低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制约了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目前,安徽省的低碳企业资金来源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低碳投融资的积极性不高,保险业、证券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尚未纳入低碳金融服务体系,导致低碳金融的结构性失衡,无法为低碳企业提供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
金融效率是指资金融通效率,即金融机构的存款转化为投资贷款项目的效率。金融效率是衡量金融资源配置与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即金融对产业的支持程度。金融市场越发达,其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存贷款转化率也就越高,资金的市场配置更趋合理,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有助于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那些发展前景好、经营效率高、经营稳定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资金从低效率企业转移到高效率企业,从而加快优质企业的转型升级。
安徽省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尚未形成完善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保险等多层次、全方位、分工协作的金融支持体系,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安徽省金融效率低的主要表现:一是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市场调节。二是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缺乏灵活性,难以及时、全面满足低碳企业灵活、多样的金融需求。三是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向低碳产业渗透能力不足,表现为一些传统产业往往存在金融过度、资金使用低效的问题,而新兴产业所急需的股权资本、债务资本供给短缺。
综上所述,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支持低碳产业发展。金融规模是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适度的金融规模可以为低碳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源泉。金融结构是在适度金融规模基础上对其合理化,金融结构不合理,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不利影响。金融效率是联系金融规模与金融结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金融的高效运作,金融资源可以在低碳产业内得到合理配置。
安徽省金融规模较小,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效率偏低,金融对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应从政策性金融、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四个方面优化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路径。
低碳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因此,其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的引导。目前,安徽省低碳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低碳市场发展不完善,应当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通过政府职能手段弥补低碳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建立节能投资专项引导基金,重点扶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投资、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低碳投资领域,从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各类投资机构对低碳产业的支持效应。
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为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安徽省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还尚未形成专门针对低碳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体系,政策之间缺乏层次性和联动性,不能满足低碳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需求。因此,安徽省需要构建完善的低碳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加强税收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根据低碳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税收优惠政策的侧重点及税收优惠的方式都应有所不同。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应与低碳产业政策密切配合,从而加强政策的针对性。由于低碳产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技术创新周期长,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为低碳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提供税收优惠。
商业银行是低碳金融的市场主体,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快金融创新,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低碳金融体系,通过信贷和投资行为减少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1.开展风险信贷业务创新
一是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风险评估,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通过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或企业完成信贷资金的绿色配置。二是在信贷审批中,银行机构将环保达标作为决定性因素,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专门的风险管理防范与问责机制。三是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开展合作,由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项目筛查,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支持,实现投贷联动。四是商业银行根据低碳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信贷支持服务。一方面,为低碳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满足低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低碳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满足低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和开发性生产等需求。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
为了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应根据低碳产业特点及发展规律,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发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结构成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方式将贷款重点投向低碳技术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和能源效率管理领域。商业银行积极落实“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实行信贷倾斜。
低碳产业发展,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银行信贷支持外,还需要社会资本的不断融入。健全的金融体系为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完善资本市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安徽省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和资本力量,且后备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发挥资本市场对低碳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
1.鼓励低碳企业利用上市融资
完善股票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碳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一是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建立低碳企业上市融资的扶持机制,并为低碳企业上市提供相关服务。例如,通过为低碳企业提供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促进更多的低碳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对已经上市的低碳企业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低碳企业上市专项资金,通过考核奖励、费用补助等方式,引导低碳企业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三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价值。在低碳企业上市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介机构通过有效整合金融资源,为低碳企业提供从初创期、成长期到上市等多阶段、多层面的服务,从而助力低碳企业的成功上市。
2.支持低碳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允许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政府应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与便利。低碳产业在发展初期,创新企业债券融资方式,通过开发中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以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主导,提升债券信用评级。可以借鉴杭州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的运作模式,由信托公司发起信托计划,所发行的信托产品由政府财政资金或专项引导基金、社会理财资金、专业机构资金共同认购,将所募集资金投向经筛选的优质小企业。
低碳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决定了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满足低碳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必然选择。安徽省风险投资发展速度快,但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
1.推行有利于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财税政策
采用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形式,促进安徽省风险投资机构的建立,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在安徽省落户,从而带动安徽省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例如,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对低碳企业投资,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以抵扣应缴纳所得税额。
2.加强人才培养
安徽省风险投资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精通创业风险投资的专门人才。因此,当务之急是实施积极的创业风险投资人才战略,包括引进专业人才、培养后备人才以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拓宽风险投资来源渠道
完善资本市场,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和民营资本投资低碳产业,实现风险投资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安徽省的风险投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经验,以商业银行、企业、保险公司、私人资本、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扩大风险资本的规模,满足低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4.吸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是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对拓宽低碳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低碳企业规模,提升低碳企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安徽省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其市场交易不活跃,无法为低碳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为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集聚效应,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境内外各类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落户安徽。同时,安徽省还可以借鉴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私募股权基金的成功经验,成立低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满足民间资本和低碳产业的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低碳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安徽省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结构日趋合理,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来源。因此,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是新常态下实现安徽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应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低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实现低碳产业与金融业的有效对接,不断夯实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从而实现低碳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