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 林之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字词句,而以“理解表达方式,提高言语能力”为基本理念的词句教学,不但要求学生理解、积累字词句的意思,还要求学生掌握更重要、更核心的内容。本文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语用”教学。
依据单元主题和文本的行文特点,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感悟”的教学思想,可将第二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旗帜鲜明地定位在: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要实现以上目标,需做足做实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感受的实践。即借助文本语言特质,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欣赏言语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与特点。二是将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言的实践。即教师要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挖掘课文空白点想象说话、扮演角色换位体验等方法,感受动物形象,在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逐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落实语用课堂的最佳途径是依据文本特点,通过语言转述、重组、改换等运用形式,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地问”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味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比如,复习旧知环节,可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利用课文行文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狮子想___________,来参加竞选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成了_______。”这一语言实践匠心独运,巧妙地搭起了“脚手架”,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主要人物串了起来,使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融为一体。比起“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让二年级的孩子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好得多。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个个都能回答,一开课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创设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策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在运用中积累词语,让他们领悟到语言文字既能传递形象,也能传递情感,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魅力。在一系列的语用训练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可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动物们练跳的情景,感受他们的“累”之后,让学生扮演一种动物,体验想象说话:“我是______,以前,我______,可现在,我__________。”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可先出示小猴子说的话,想想他会怎样说这句话,引导学生用平和的语气读。接着让学生思考:小猴子说话的前后,动物们的心情怎样?(担心、欢呼起来)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前后变化的原因。再出示句子填空说话,体会动物们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的悠闲自在。“从此,每个动物都可以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小鸟可以在_______( )来( )去,小松鼠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们________极了!”最后,出示课文插图3,让生拓展句式:“动物们听了小猴的话,立刻________。”像这样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范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形象的语言运用中,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就能从中获得丰富的语言体验,积累有益的言语经验,促进言语技能的形成。
真正检验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不是课堂,而是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更应该把教学视野拓展到课外,把训练领域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悟道明理:1.如果从现在开始,让你们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你们准备怎么办?2.我们都生活在班集体当中,如果让你们当班长,又会怎样?最后,还可向学生介绍本文作者管家琪,推荐类似课外注音版读物:《超人妈妈》《怒气收集袋》《可怕的秘密武器》。这样通过学习活动的精心设计与有效指导,将语言的运用从“课内”向“课外”过渡,从“课堂”向“生活”延伸,把学生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实践天地,让学生在特定的阅读环境中,吸取语言材料,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依托文本的言语形式,以模仿为主,安排合理语用练习,强化语言运用,让学生在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