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玲
(盐道街外语学校,四川 成都)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这一传递知识的方式,也得到重视。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曾提出,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物教学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以期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这也导致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生理过程是学生很难通过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的,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将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形象的知识展开教学。类比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通过类比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模式中的一种,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
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部分知识的时候,如果课堂中教师仅仅传授给学生“跨膜运输”这几个字,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阶段,通过现实中比较常见的实例作引导。以船工渡船到对岸的情境为类比,其中河相当于膜,使用的船就是载体,渡河需要付的钱相当于能量。这样类比起来,学生再结合知识的内容思考,理解起来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当学生理解知识和类比方法的运用之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当学生遇到抽象的知识时,就会自主想起这一教学实例,并且结合类比的方法理解生物学知识,继而实现教学的发展。
自古就有关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说法。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中,在思考的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自主探究。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知识,并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全面推理,在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之后,学生的智力和潜能都会得到激发,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如,在讲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我就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先将艾弗里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其实就是没有单独观察蛋白质和DNA,只在蛋白质分子当中发现含有S,而P几乎都存在于DNA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个实验,并侧面提示他们这个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鼓励每一个小组找出来,并单独提问。之后,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离心分离后沉淀物还存在很低的放射性,为什么不是直接没有放射性了呢?那上清液的放射性呢?二是在首个实验中得到的沉淀物全部为蓝色而后来的则是蓝红兼备,是什么原因?三是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
发现学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之后,我感觉到非常欣喜。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学生观察实验之后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证明了学生对于之前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入。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式地解答疑问。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要全面、深入、详细地讲解知识,这样学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并传递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发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充分地利用生物教学资源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非常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生物老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分析,科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能力,通过融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继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