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炼华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中学,广东 梅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后,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均认真自觉地开展学习研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有创造性的教法和学法被陆续推广,“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模式”,都成为各学校的范本,尽管部分教学模式也存在争议,但这些学校的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尤其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恰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新课标提及“习惯”的地方也有很多处。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一个转变,它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觉行为,不断去探索创新,真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积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和强化:
相信没有老师会说自己所教的学科不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许多知识往往是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它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知识并无轻重主次之分。而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里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生哲理,热爱语文的感情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热爱语文就是热爱生活。只有喜欢上了语文,才会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作自己的事情,意识到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是以后在社会上立足的有用工具,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语文。语文是很大的一个范畴,小到一个汉字的音、形、义,大到文本作品的深入解读,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学生能力还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解能力会有差别,自主学习就更加不可或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搜集网络资料等等,弥补课堂知识无法触及的知识领域,解决一些学习问题。
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讨论,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教师预设的问题应难易搭配,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自主学习时若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组内提出并探讨解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展示个人的表达能力、思维方式、沟通能力等,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的方法,它与自主学习相辅相成,是新课改成功经验的核心。
语文学习仅从教材里获取无异于井底之蛙,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外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还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部分,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外阅读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阅读过程中要纸笔旁候,随时批注摘录句段精彩和疑惑处,并养成习惯。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相同的文章,不同的人读,感悟也必定不同,批注摘录把习惯养成之后,阅读的理解能力会增强,阅读兴趣将更加浓厚。
作文是最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个教学环节了,题材陈旧、缺乏文采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疏于观察发现,没有养成写作习惯。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任何不起眼的事物,只要稍加留意,都会让每个人的脑海泛起智慧的涟漪,小到一棵草都可以触发感悟,引起遐想,积累这些东西就是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每周都让学生写一些日记或是随笔,记录一下生活见闻、人间真情、学习得失、奇思妙想等。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反复训练,能够激发创作灵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需要时便能够信手拈来。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经过一定的训练并采取许多积极的措施,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好的做法应长期坚持,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经过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