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教育”在思品“315”模式课堂中的应用

2018-02-25 05:56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终端微课

郭 喆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江苏 南京)

现代教育从观念、手段、教学各个方面不断进行革新,先进的教育技术被引入教育领域,引发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智慧教育的手段更丰富,几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315”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认知规律、认知能力为基础的课堂模式。“315”实际上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15分钟,第一个15分钟学生进行预习展示,解决基础知识识记问题;第二个15分钟学生针对课程内容重难点设置的情境或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重难点问题;第三个15分钟学生要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知识运用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315”课堂模式运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没有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从教育资源到教学手段都受到一定限制,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互联网+教育”的运用将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构建学习资源桥梁

“315”课堂第一个环节:预习展示。“互联网+教育”构建的学习资源桥梁改变了以往预习的单一结构,丰富了预习内容,让预习变得更有针对性。

1.二维码成为构建学习资源的桥梁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微课网站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微课,微课也成为我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学校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按不同年级整理基础知识,进行微课录制,录制结束后,将视频资源生成二维码,形成资源库。这样,学生就能把“老师”印有二维码的学案带回家,提高预习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信息筛选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教育平台成为构建学习资源的桥梁

除了微课,还可以借鉴近几年兴起的“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平台订阅相关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预习准备时可以通过平台参加学习和讨论,在这样的“第二课堂”里,学生预习的层次会更加深入。

二、形成无边界小组合作模式

在以往的“315”课堂模式中,通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效率低下。

1.改变原有小组存在形式

小组存在形式本身可能会限制学生思维融合碰撞,而“互联网+教育”却可以把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按照课程和问题进行整合。小组存在的形式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坐在一起,而是通过媒体终端,如平板或电脑等,将对同一问题有共同理解的学生进行组合。这样的小组形式打破了空间限制,深化了小组学习。

2.改变学习资源获取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资源获取在传统课堂中比较单一。学生只能通过以往知识的积累或课后对问题的查询获取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往往缺乏时效性。“互联网+教育”将网络资源带进课堂,让课堂做到真正的无边界,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学习资源解决问题,打破了时间限制。

三、打破传统反馈模式

“315”模式的第三个15分钟是知识的运用反馈。“互联网+教育”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反馈及时评价,同时扩宽反馈渠道。

1.改变传统检测方式

“互联网+教育”运用到课堂反馈检测中可以大大提高反馈效率。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学案而是媒体终端,学生要做的不是做题等待讲解,而是自我检测,检测后即可获得评价。教师在其媒体终端可以看到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2.扩宽反馈渠道

传统课堂中的反馈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而“互联网+教育”则可以改变这样的状态。在人教版《遭遇险情有对策》一课中,最后的反馈环节就可以运用“互联网+”。在学生的媒体终端设置游戏火灾情境,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打游戏通关,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传统的反馈参与度更为广泛。除了用游戏的途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生生对话,尽可能利用全方位资源开发学生智力。

对“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从理论到实际运用我们都应足够重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思品“315”模式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想要有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就必须紧紧跟上时代步伐。除了学科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如何树立“智慧教学”“智慧学习”观,优化“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不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终端微课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