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嘉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莲塘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的教师一般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了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式比较固化、不能及时消化等,长期此以往,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问题更加凸显。于是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便应运而生。把以往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转化成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既可以改善课程的教授效果,还能够培养团队意识。但随着该模式的普及,小组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对该学习模式的推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有些学生只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才被动的进行小组合作,还有的学生由于之前没有经历过这种模式,所以即使勉强接受了在合作中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如果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就不会活跃,小组学习就是一纸空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难以与小组模式完美融合,教师们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学习,往往只会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发散思维。另外,题海战术也是传统教育的通用手段,甚至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占用孩子课外时间进行补救,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素质教育的长期发展,因此,要想本质上达到小组学习,必须摒弃掉不良的教学手段。[1]
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势在必行。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下,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这样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双赢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
很多教师出于顺应发展和要求的目的,只是单单为了“进行”小组合作而进行分组,表现就是小组划分了,但无法与新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匹配,教学实际上还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教师讲完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小组中的学生也没有达到互动的效果,各自学习和做题,根本没有体现合作的目的。
很多教师分组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甚至有的直接根据位置和学号进行划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均衡发展。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能力还有性格的不同,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也会不同,所以小组中的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些性格外向、学习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中往往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一些主动性差的学生则只能作为听众乃至陪衬,达不到锻炼自己能力的目的。[2]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导致他们的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在小组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起伏。学生在情绪积极的时候,讨论会比较热烈且有效,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他们往往会发生一些争执和不愉快,然后导致情绪低落,赌气不愿意再继续交流分享,导致学习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评判时,往往只以小组的成绩为核心进行评价。虽然这样可以体现小组学习以团队为中心,大家互相努力的特点,但是忽视了小组中的学生个体,会导致小组内一些个体成员得不到合理的学习需要,从而导致小组内学生参差不齐,难以集体进步。
教师们应该从教育理念上真切的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单纯执行,要用最大的能力对待这件事,利用经验和学习到的知识去实践和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3]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要方式,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则应该是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们合理分工,互相帮助。这就需要老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地位,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把过去老师占据主导的局面给转换过来。
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往往分配不平衡,主要是没有尊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在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优劣,合理的进行分组,让组员之间进行互补,从而推进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成长。
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然后进行分组。首先要让每一个小组里都应该有一个在思维方面非常灵活的孩子,还要保证有一个手动能力很好的孩子,收集并制作,共同合作完成统计图。这样的分配有助于学生之间强弱互补,并且让他们还能够懂得相互取长补短,每个人都积极的利用自己的优点参与进去,达到预期目的。[4]
合作小组建立后,开始进行前期培训,包括小组长的培训、记录员的培训以及发言投票的礼仪培训。例如在回答问题、汇报时,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这样说: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则这样回应:我们认真听。回答完毕应该这样引导学生说:我的发言完毕,请大家提出不同的建议或补充。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有礼貌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还应该利用划分后孩子们的特性布置不同的分工,让学生之间产生配合,把学生所在小组的优势发挥出来,得到应有的进步。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让小组进行抽卡片的小游戏,对小组的分工进行合理的划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制作卡片,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抽卡从而增加参与感,思维能力好的学生进行记录,学习好的同学进行帮助和改正,最后大家一起讨论结果,这样在小组里,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还能够利用到自己的特长,也补充了不足的短板,更促进了学生的积极互动,大家互相帮助,促进了学业能力的进步和友情收获的双丰收。
评价是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决定因素,因此在老师给与小组评价时应该主要全面性。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小组积极的给予评价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也要进行鼓励,并且告知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这对孩子们的积极性是一种很大的提升方式。小组内必然有主次之分,但教师不能厚此薄彼,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小组合作是多方面的,给予评价应该全面,例如语言评价、团队成绩评价、定期的评价小结。评价以鼓励为主,严厉为辅。不能忽视孩子的自尊心。例如,课堂上实行小组积分制,四人小组里面分别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同学,然后按照四个等级分别是1分2分3分4分进行激励。老师的问题如果让不合格级别的同学回答正确,那么该小组就得4分,如此类推。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高涨了,学习也主动积极了。还可以让孩子懂得配合,学会合作,小组内每一个环节的负责都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可以选择高水平教师对其他老师进行示范讲课让他们带到班级的优势展现出来,让其他老师都觉得这样的小组教学模式是有效果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这样他们才有尝试的想法、实践的动力。然后确立师徒结对,进行科组内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方法总结经验,形成固定的上课模式。学校还可以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奖励那些对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的老师,以此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课改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不单单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教材的改动,知识点的变化,都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根据当时的考核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课改。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制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协作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合理分工、互相帮助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中有很高的实现价值,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自学化的新学习途径,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有利于小学生快速地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节奏。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途径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学生当作主体,让这种学习模式变得规范化,避免走流程,还要保证分组合理,组内交流有效,教师灵活引导,使得这种模式真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