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芳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大同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而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更是能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在情操上得到陶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探寻好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能量和养分,充实自身的语文内涵。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在高水平的教学下,学生的朗读和语文素质才够再上一个台阶。本文以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朗读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朗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是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这种机械式的朗读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反而有可能使部分学生产生滥竽充数的想法,并没有通过朗读真正了解文章的内容,也体会不出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为了读文章而读文章,大大降低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语文时就产生了懈怠的心理,不利于接下来语文科目的学习,所以,改变现有的朗读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喜欢阅读、爱上语文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是近些年逐渐走入校园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动画、图片、声音等科技手段,创建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以往课堂与众不同的教学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再利用绘声绘色的领读去带动学生参与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去体会文章所传递出的情感,从而发挥朗读真正的教学意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拉萨的天空》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高科技手段制作蓝天白云的情境,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真正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种种联想,不由得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去享受朗读课文带来的情感上满足。
我国目前小学课堂的时长大部分为40分钟,教师在语文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包括拼音、字、词、重点句子讲解和课文的朗读。虽然大多数教师也深知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鉴于现阶段小语文的考点大多还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意字、词的讲解,只利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学生往往也只停留在对课文浅显的了解上,并不能使朗读达到其在学习语文中真正的作用。因此,应该适当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所占的时间比例,并且由教师对课文中某个重点段落、某个重点句子甚至某个重点词语的朗读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带着情感去朗读,从而让他们在朗读中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感知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理解其中的涵义,势必会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现今小学生的朗读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朗读的文章大部分是课本的上内容,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具有相当强的朗读性,课堂上的朗读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使文章的精彩性、朗读性得以充分释放。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中,可以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例如:朗读比赛、朗读社团等形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中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要朗读的课文题目,教师加以指导、配合,使朗读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自信心的提升,使朗读和语文学习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样也应该在小学生的朗读教学上下工夫,转变教学思想,探寻多方面的教育教学渠道,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载体,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品读佳作,陶冶情操,对文学知识产生向往,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性、基础性、趣味性的教学效果,使小学生通过朗读提高自身的语文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春彦.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科学,2012(3).
[2]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2).
[3]杨立勋.浅谈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