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钰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城明德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如何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在遵守学校和班级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还较为懵懂。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品德教育作为践行育人职责、规范学生行为方式的直接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小学生发展基础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切实担负育人责任,真正践行品德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所限,在自我控制、情感调节等方面能力较弱,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往往较为松散。这就需要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言行训练,对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了解自身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明确道德准则,逐步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品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当的行为,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启蒙和熏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方式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逐渐学会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恰当的反应。其次教师要重视行为习惯养成的长期性和学生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践行品德教育,在持之以恒的严格要求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德育目标和行为方式要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层次深入,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示范性特点,道德榜样能够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引导小学生追求上进、积极进取、向善求是,促使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争心理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教师应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自己率先垂范,通过良好的个人形象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为学生树立道德和行为榜样。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良好的个人范例和品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向先进的榜样学习,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追求真善美,切实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一些先进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正面形象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高尚思想品质,不断推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实践出真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单单依靠教师或书本的理论说教。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行为习惯品德教育,让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中切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为学生创造具体的行为方式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和处理现实问题,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推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中接触生活,把握住社会生活与行为习惯教育的结合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深刻感知行为方式的影响,在“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品德教育中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来自于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作出评价,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从而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对于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给予及时的表扬,通过正面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明确行为规范,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其次,要注重将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充分结合,通过和家长密切配合,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全面评价学生的行为方式,让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强化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
总之,品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通过道德知识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行为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的陶冶中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严瑾.浅析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3(20):76.
[2]章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现代企业教育,2013(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