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尊重孩子的多样性

2018-02-24 02:56竹晓刚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格式化标准化心灵

竹晓刚

当今时代,孩子们的大致呈现两种成长状态:一种是接近于农村孩子的成长状态,小时候玩泥巴、抓小虫什么的,直到小学一年级才正式开始学习;一种接近于城市孩子的成长状态,五六岁就会背很多唐诗,会用电脑,会用成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成人的口气和成人的知识来命名、识别繁复的现代世界。

大人一時会觉得,第二种孩子真厉害!但这种小孩学会的部分,实际上只是我们所称的“人类社会的通用操作系统”,殊不知“通用系统”并不等同于高级系统,会有很多漏洞,并且无法自动编写升级软件,需要依靠软件厂家的长期供应。

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非要将教育塞进一个标准化的模具中,削掉学生心灵的棱角, 那么,同时也就扼杀了他们无限生长的快乐和幸福。教育应该给予人无限的可能,它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发现无限的自己和无限的世界,因材施教,让学生拥有打通自己和世界之间无限的可能,这是教育的尊严和追求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看,是追求卓越的“格式化”使他们过早地成为学习的机器。没有时间玩耍,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进行规范,学钢琴,学数学,学外语……一路到大学——这是现在孩子成长阶段的普遍现象。

从学校的角度看,则是人才选拔的“筛眼格式化”,普通学校按统招考试录取,一流名校多了自主创新、科创发明等看似多样的“筛眼”,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统一的标准——分数。

此外,除了追求卓越、人才选拔的的格式化,人才考量的“标准化”也是“格式化”的重要内容:标准化考试、标准化录取、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培养,最后出来标准化的“人才”。“标准化”在貌似客观、公平的同时,也容易走向“一刀切”,特别是在尊重个性发展、培育独立创造精神的教育领域,往往显得过于简单。

但我想说的是,固定标准模式的教育是没有尊严的, 我们难以通过一条标准僵化的道路走向幸福。我们不能在池塘里种植仙人掌,也不能把睡莲放在干旱的沙漠里培养,我们不应该在万里长空中教一条鱼游泳,也不应该在深邃的海洋里教一只雄鹰飞翔。生命诞生的时候就带上了独特的基因密码,我们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而不是格式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天赋和兴趣, 并且根据他的天赋兴趣来进行引导和培养。因其不同之材,施以不同之教,让每一个学生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基因密码,给予他们生长的空间和自由,鼓励和引导他们追寻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仙人掌在广袤的沙漠里生长,让睡莲在池塘中绽放,让鱼在大海里畅游,让雄鹰在苍穹中翱翔。

为何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都面临着不一样的岔路,我们要引导他们选择好属于自己的路途。我们要交给他们心灵的指南针,然后再鼓励他们越过高山和大海,踏着星辰和大地,走向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伊甸园。没有一朵花是一样的,没有一条河流是一样的,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学生是一样的,因此,也没有一个教育历程是完全相同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这种属于生命的独特。这种独特是幸福的源泉。

分数不应该是教育的樊笼,应试不应该是教育的终点,倘若我们要求孩子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开出同一朵花,那么它只应该是人性之花。这应该是教育应该承担的唯一的格式化和标准化——我们要让孩子们都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追求、对世界的爱和尊重。除此之外,教育应该做的是放大自由而不是缩小自由。

教育虽然是戴着镣铐的舞者,然而能够给心灵以更加广阔的舞台,它应该是温和而执着的,有理想和原则的,它虽然偶尔处在苟且尘世,却依旧向往诗和远方。唯有如此,它才能够给孩子们的心灵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让人性得到舒展,让世界走向参差多态,让孩子们走向幸福。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格式化标准化心灵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