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交互式教学探究

2018-02-24 02:56苏俊清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师生交流

苏俊清

当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纵观当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仍有较大教师采用“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值得反思的是,这种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培养思维能力无从谈起。我们进行高中历史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打破过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探究师生互教、互学、互动和互启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得到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构成要素

1.教师(人员要素)

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知识结构、个性品质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人员要素)

所有的各教学要素都是围绕着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这目的而产生并加以组织的,没有学生,教学就失去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学生是教学的创造者,这种创造以前被人们所忽视,学生更多地被认为是被动学习的受教育者,“学生就是为学而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程(信息要素)

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评价方法等。泰勒(R"Tyler)认为,课程是由目的、内容、方法、评价四部分构成的系统。课程形成之后,就成为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东西,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4.条件(物质要素)

教学中可供利用的视听媒体工具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了,调节各种感觉器官和刺激多种感官并用的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领域,使教学媒体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是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5.环境(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类型可分为成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种。环境的层次又可由近到远分成班级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班级社会环境,校内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校内社会环境,校外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校外社会环境。教师有责任来和学生一起,尽量创造、控制环境、使环境对于教学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减少或避免不利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实验方法:以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教学比较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个别访谈、教学观察、对比分析等方式,调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进行课题试验后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学习成绩的变化。

实验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多维流动。课题组认为,“交互式教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

1.师生与教材的(生本)交互:一是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师、教材这三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使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不应被动地被教材牵着走。二是在教科书与教材的关系上,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但不是惟一的教材。教学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在教科书上。三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只是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组成部分,而教学内容还包括能力培养、方法掌握、思想教育、情感发展等很多方面。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的使用上,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上。

2.教师与学生的(师生)交互: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

3.学生与学生的(生生)交互: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学习和课外的协同学习,学生之间实现碰撞交流,共同探究。①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历史问题解决为中心,学生之间通过发现问题(展示问题)——收集资料和汇总信息——讨论碰撞交流——课堂展示——总结提升,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内驱力。②师生对话:教师提出或师生讨论得出核心问题——师生对话深入理解问题——学生自悟领会问题的核心。以中心问题为核心的对话策略,正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互与对话。③表演、竞赛等活动。表演策略主要是学生用朗诵、演唱、小品、戏剧等艺术形式将历史教学内容用“声画”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活动。

4.统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互动探索:课堂教学是一个交际场,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在这个场中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消长、互相补充。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不仅仅受课堂几十分钟内师生活动的影响,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一同构成了师生互动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环紧扣一环,共同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

三、操作流程

1、教师启发导学,发现问题,寻找目标

“交流互动”教学强调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和互动启发,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课前或课始的提示导学等。

2、师生交流互动,明确问题,认同目标

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首先,在教师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内化学习目标。只有目标一致、行动统一,才能形成合力。其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以及研究对课本中重要的历史结论的表述方法时,力求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思维過程,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心向。

3、师生交流互动,探索问题,掌握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问”,可以使学生从多、杂、肤浅的一般性问题逐渐发展成紧扣学习目标,集中要点、难点的探索性问题,产生积极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信息交流、探究的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

4、师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测评目标

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复习、熟记、练习等,教学成果就会付诸东流,从与教材的初步接触中所获得的印象与体验也会消失,而陷于自然的遗忘境地。如果不勤于练习,甚至以前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前功尽弃,教学就会得不偿失。

5、师生交流互动,反思问题,评价目标。

结合学生做练习而得的反馈信息,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差,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再认识。教师既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创造火花及时培育,又要善于通过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程度,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标准对正误进行辨析、核对,通过分析讨论来决定结论的正确与否等,适当地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实现教与学“互动”。

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教学中,我们继续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倡导历史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历史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频率,加强师生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实施历史课堂互动在教学多环节中的运用,实施多种手段的师生课堂互动,改善教学评价结构,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