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真实的教育

2018-02-24 02:56胥明辉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求真真人本真

胥明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求真,教育的状态是本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归真,真实的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追求真理的教育。但由于世俗觀的偏差、利益的驱动等多方面因素,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均置教育的本真和宗旨不顾,在施教或求学过程中常常扭曲了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应怀揣教育的良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立在育人的终极目标上,付诸真实的教,期待真实的学,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理性,回归真实。基础教育学校应致力于有真爱、做真人、求真知、循真谛、弘真儒的本真朴实教育。

有真爱是真实教育的缘起

教育需要真爱,真爱就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教育家孙云晓说:“真爱是衡量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教师以人为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才能溢出师爱,学生因爱而快乐,教师因爱而充实。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用真诚打动他们,用真爱感染他们,努力成为每个学生的亲人、朋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他的教育思想充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仁爱。教师只有把爱献给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真正信赖。“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道出了师爱的重要性。只有热情关怀,耐心教育,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简单、粗暴的批评变成欣赏、激励、感染,才能让他们重拾自信,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才是真实的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真爱,是真实教育的缘起。爱应该贯穿在点滴小事中,俯下身来给一句善意的提醒,简单的鼓励,轻轻地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浓浓的的爱。现在的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从小娇生惯养,不懂感恩,不会与人分享,特别需要老师贴心的关怀、帮助、引导,唯有像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让他们学会发现、体会爱,从而也学会去爱别人。教育将爱传递给学生,师生友爱,学会感恩,教育也就有了真实的归属。

做真人是真实教育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真人”是真实教育不懈的追求。康德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发展,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就是唤醒人、培养人、丰富人、提高人、成就人的过程。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教学生做真人,教师自己就得说真话、求真理、做表率,表现出真我的风采,不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不追求一时的成败得失,不做应景式教育教学,真正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扎扎实实地去落实育人工程的每一个细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公民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是学会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从准则和规范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常以“家长交给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三年后我要还给他一个怎样的青年?”来自问自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做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这才是真实教育的追求。

求真知是真实教育的本务

真实教育要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地体现了“真教”与“真学”,教师淳朴的教,学生纯真的学。真实教育不是漂亮的公开课,而是能够融入生活、真实高效的日常课堂,教师以生为本,融入真情,汇入时代精神,认真构思每一节教学设计,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把日常课堂当作公开课,把公开课当作日常课堂。借用叶澜教授评价一堂好课的观点,真实教育的课堂必然体现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有待完善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做合一,建立“以做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做上教”,让学生在“做上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事做,使每个学生课堂上有收获;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构一种交流、互动、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真实的教育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改变“嘴讲为教,耳听为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增长阅历,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丰富情感。要学以致用,重视体验,把以书本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育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上来,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教学中拓展与延伸要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背景,引出新知,引导学生获得真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学,这样的获得才是真知。

循真谛是真实教育的本源

教育的真谛就是坚持本真,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人成长的规律办教育。办教育,要有一种视野、一种境界、一种崇善的态度。教育工作者要有责任和使命感,脚踏实地,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决定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不能总是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教育是慢的事业与艺术,有人说她是农业,是有耕耘、播种、浇灌、除草等生长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劳作,其过程和环节不能随意改变。所谓悠闲出智慧,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生命的成长自有其规律,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本身的成长规律,才能保证、促进人自身健康的成长。循真谛是教育的本源,恪守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摒弃揠苗助长的做法,做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建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练习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选择性,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薛法根说:“最好的鞋可能不是最贵的,也可能不是最为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适的”,所以真实教育不是疯狂的择校热,不为攀比,不为名校,是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让学生爱上学习,愿学、乐学、好学、勤学、自学,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一段特殊经历的教育,但这段特殊经历必须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去磨练。

弘真儒是真实教育的灵魂

中华文化有根可求,有源可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成为国人处世的标准,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人。孔子是儒家思想创立者,他设立私学开启了中国教育,本真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就成为历朝历代学校教育和文化的灵魂,孔子的“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道与悟,孟子的“教亦多术”,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理与思,既是教育经验总结,也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善仁爱品质的发扬影响至深,为后世从教向学格言,乃至为现在素质教育指引方向。针对当前的教育,我们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更要继承并弘扬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本真优秀的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内化为学校教育和文化的灵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说:“教育,是一个人把学校学到的许多东西忘了之后,还留下的东西。”留下什么呢?我想,只能是素质和能力、修养和品格、思想和精神——这是素质教育,也是真实教育。教育需要真实,无论是守望教育还是传承教育,都不能无视教育真实这一根本属性。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办真实的教育,我们在只认分数不见人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教育现状中,唯有步步前行,不忘初心。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求真真人本真
本真
粽子
张锦绣
阎生德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真人秀F2
变色龙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