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
【摘要】目的 探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皆为家属送到医院救治,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由急诊科实施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要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0%比对照组的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见的一种心血管危急重症,主要诱发原因是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组织坏死[1],无论是致残率还是病死率均较高[2]。而在发病早期若能及时、有效的施以急救、护理,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将他们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4.5岁;观察组中有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8岁,平均55.2±4.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由家属送入院内治疗,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方法为:
1.2.1 院前急救
和通话者确定地点与患者症状表现,叮嘱先不要搬动患者,以平卧的方法保持其头部朝向一侧,同时立即出车,做好车上急救准备。赶赴到现场后,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评估与诊断,检查其脉搏、血压、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好运送至医院的各种准备,取得家属的同意与支持。运送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外,还应和院内急诊科取得联系,告知详情,使院方能够做好接诊准备。
1.2.2 急诊急救护理
①病情监测:患者送至医院后,对其病情做进一步诊断,注意和其它症状相似疾病的鉴别,先卧床休息,予以吸氧支持,持续做心电监护;②并发症护理:对心率过慢、心律失常等患者做出快速对症处理,监测到心跳停止时立即做心肺复苏,发生心源性休克时进行抗休克处理;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若患者出现心衰,则应使用强心剂或者是利尿剂;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③环境护理:积极做好健康宣教,促进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打造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周围人员的悉心照料和关心,同时介绍各种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护理知识,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
1.3 统计学方法
以结果P<0.05定义为有显著性差异,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并行x2检验,所有数据皆经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所需时间对比
采用不同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抢救时间(41.6±3.2)min要比对照组所用时间(54.3±4.3)min短,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6,P<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4.0%(47/50)要比对照组的80.0%(40/50)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致死率较高,经院前急救,可为患者的抢救与治疗赢得更多时间[3]。而院内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则有利于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减少由于盲目护理而造成的护理差池,从而提高患者预后[4]。依据本次实验数据结果亦可见,将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栗林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493-1494.
[2] 曾 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14(8):1116-1117,1120.
[3] 梁晓悦,庄君灿,吴木富,等.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26(8):128-130,131.
[4] 崔红云,黄 静.专案三维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143-145.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