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玲
【摘要】目的 探讨评价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本社区确诊的2型糖尿病公务员以及中青年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实施前后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的变化。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后,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1
社区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指标,特进行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极佳,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体的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本社區确诊的2型糖尿病公务员以及中青年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2.11±11.11)岁。研究对象均无精神方面疾病,语言表达能力正常[1]。研究对象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为患者发放免费的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定期宣讲相关护理知识,入户知道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注意事项、自我监测以及心理状况等。为患者建立患者档案,定期进行回访,定期为患者提供健康检查[2]。
1.3 观察指标
进行护理干预以后,主要对患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的变化进行观察。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由专业人员对干预前后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观察。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的变化由专业人员结合患者干预前后的C肽、糖化血
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等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下所述:干预前,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有2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良好,有6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一般,有12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差;干预后,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有15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良好,有3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一般,有2例对糖尿病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差。综上所述,干预前,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为40%,干预后掌握程度升至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2 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的变化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蛋白以及血肌酐的变化情况如下所述:护理干预前,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平均C肽为(1.63±0.91)ug/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3±1.23)mmol/L,平均尿蛋白为(756.3±112.1)mg/24 h,平均空腹血糖为(16.3±2.1)mmol/L,平均血肌酐为(88.3±12.9)umol/L;护理干预后,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C肽为(0.79±0.41)ug/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63±2.53)mmol/L,平均尿蛋白为(216.4±142.3)mg/24 h,平均空腹血糖为(6.1±0.9)mmol/L,平均血肌酐为(58.3±14.9)umol/L。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都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讨 论
本社区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进行护理干预后,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C肽、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肌酐,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以及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可以在本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 靓.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3):195-196.
[2] 杨素华,胡细玲.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62-65.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