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滇秋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習的习惯,如何有效利用新课标的各种教学理论研究习惯养成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策略;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43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叶圣陶先生也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的任务都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一时还没有适应,习惯、方法还没跟进,往往高一第一次考试成绩会产生巨大落差,那么如何进行调整好语文学习的习惯,更好地进步呢?本文笔者谈谈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养成问题。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如果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自身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要重视预习。字音、字形可以通过工具书先解决,内容上不理解之处做好标记,但现在很多学生身边都有参考书,觉得参考书上内容很全,依赖心很重,所以预习很不到位。比如古文,有些学生在预习时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逐字逐句自己去翻,找出疑难,而是把参考书的翻译读一遍完事,误把拐杖当双腿,合上书,还是一脸茫然,这样的投机取巧只能是徒劳和枉然,所以课前预习贵在预习时产生疑问,这样才便于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专心听课是从小学开始教师就一直强调的,但因为高中生还是处于青少年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在这个阶段,学生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还不是特别稳定,不好的习惯也一下难以纠正,所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坚持。1. 课间不要做作业,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适当休整,上课铃声一响就必须放下手头一切,全身心投入课堂。2.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1)主观上要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只是辅助者,要有上好每一节课的强烈愿望,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今天笔者情绪饱满,一定能专心听讲;比如这一堂课涉及古文学习,古文基础薄弱,必须认真听讲。(2)现在少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只能集中35分钟左右,而课堂专心学习是需要意志力的,要想纠正过来,必须有意识地通过毅力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笔记来不及记那就通过课后尝试回忆+借阅别人笔记进行整理。一段时间下来,相信应该有所改观。
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以及学生独立品评作品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前提。记得高一上《沁园春·长沙》,在读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忽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这个‘独字,也不仅仅是孤独,这是因为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高瞻远瞩,无人能达到他的境界,无人能有他思想的深度。”这与众不同的声音,这样的质疑真让笔者欣喜若狂,笔者表扬了这位学生,真希望课堂能有越来越多思想的火花闪现。高一是养成教育阶段,所以一开始教师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了解每位学生,尽量让自己融入学生;注重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感;营造和睦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找准机会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延迟判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自我判断和评价;明确要求:上课大声回答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想尽办法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是信息灵通广泛,视野辽阔,且求异心理和探究心理强,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只要引导得当(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启发思维等),假以时日,学生是可以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份量有价值的问题的。后来有一次笔者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罗密欧或朱丽叶,为什么?和《亡人轶事》相比,你们是欣赏相濡以沫的爱情呢?还是更欣赏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没想到这样一问一下子砸开了锅,有一位女学生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直接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欣赏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父母对我那么好,我一定不会做出这种置家庭名誉不顾的行为!”这下学生的情绪激动,讨论得更激烈了,在这种氛围中,很多学生的眼光告诉我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有学生直接站起来针对第一位学生的观点谈了自己的想法,这也让笔者有了点拨和启发的抓手,能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用心思考,畅所欲言,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教师想尽办法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还是很有成效的,教师只要把学生的心门打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朗读、体验、感悟、思考、质疑,哪怕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哪怕学生的理解一时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高度,但只要让学生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学生就会留恋于这样的课堂。
四、重视复习的习惯
我们知道反复记忆能相对地克服遗忘。另外人都是有惰性的,千万不能明日复明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效率成绩才会相应提高。复习巩固,建议分成三次,首次记忆利用自修时间回忆教师课上所讲,记错的或遗漏的,参考记得全的学生的笔记补全、改正;晚上躺在床上也可再用几分钟在把自己记错遗漏之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二轮记忆在课前几分钟,准备检测,这样也能和课堂有效衔接;三轮记忆在临授新课前,对所学内容做系统地查漏补缺以有效巩固。
五、阅读积累写作的习惯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高中课程多,学业忙,部分学生平时就不太重视阅读,阅读面狭窄,积累不够,思维较简单,看问题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起文章来语言干瘪、内容空洞。我们很多教师都关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探索出各种兴趣培养策略,却忽视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就成为心理程序,成为固有的动作记忆,像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当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在固定的时间自然能进入阅读状态,自然和阅读同一本书的伙伴讨论交流。在阅读收获的鼓励下,兴趣会更加稳定、长久。为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课外阅读3000字以上,摘抄、点评800字以上。摘记:(1)一本用来整理课堂笔记、练习中易错处,归纳文言字、词、句式等,夯实基础。(2)一本可以记独特的事件,有哲理意味的语句,突发的思维灵感,交谈中的妙语连珠等,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乐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写点评,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下笔时能透出一种思维的深度。2. 每周搜集一些网络或杂志、报纸等媒体上的新观点、新问题和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利用课前几分钟挖掘有意义的点适时、适当地广泛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3. 课前也可以联系阅读课所读的内容进行作家作品的专题介绍:可以介绍作家生平、可以探究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梳理作品的感人场景等。4. 名著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提问交流,来进一步促进阅读思考。比如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学生交流了以下几个问题:(1)苏东坡的贬谪经历使他在思想认识、文学创作上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在《苏东坡传》中,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具体说明。长时间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能让学生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学生积累阅读量、积累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写作经验、写作体验的积累。当积累体验达到一定高度,学生就会将自己的经历和他人感受作对比,可以从别人的叙事经历中唤醒自我的记忆角落,在头脑中产生激烈的碰撞、共鸣,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被唤醒,从而产生想写一点东西的冲动,最后转化为行动,学生就会从靠外驱力作用的指令性写作转变到靠内驱力作用的自觉性写作。慢慢学生就会习惯把写作为抒写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敢于与他人分享,创作的脚步就迈得更开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高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持之以恒、自我督促,但同时离不开教师点滴入微的教育引导,常抓不懈。笔者相信如果能在以上几个习惯养成方面坚持几年,那就一定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高考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对大学阶段或以后的工作阶段都产生相对长期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