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新集乡海子塬节水灌溉示范园区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24 05:14梁生蕃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彭阳县

梁生蕃

摘 要:根据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新集乡海子塬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工程建设管理情况,总结了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工程建设实施管理的经验、做法,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管理经验与模式。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示范园区;管理经验;彭阳县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4-0077-3

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新集乡海子塬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是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于2014年组织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工程为133日光温室配套灌溉工程,铺设各类管道20km,工程建成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3.3hm2,其中滴灌和喷灌面积各66.7hm2,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60万kg,新增产值60万元,项目区受益农民365人,人均增加纯收入493元。该项目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设备,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新集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肯定,赢得了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对于促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快了当地脱贫致富的进程。

1 主要做法

1.1 明确思路,集中建设 按照彭阳县委、政府提出的“1255”工作思路和《彭阳县辣椒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确立以红河、茹河流域和长城塬灌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大力发展以日光温棚、拱架棚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针对新集乡海子塬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低下,部分农田未达到旱涝保收、粮食稳定增产的标准,农民增收缓慢,农业发展处于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等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选定将新集乡海子塬作为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区域。新集乡海子塬有着良好的立地条件,土地光热资源丰富,项目区上游有李儿河水库1座,水源有保障,能够确保设施农业的有效供水。当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高,2013年辣椒平均销售价格在3元/kg以上,当地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纷纷改进种植方式和扩大种植面积,彭阳全县以红河、茹河流域为主的五乡镇80%的农户都种起了辣椒,成了周边乃至西北闻名的“辣椒种植县”。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辣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当地农民收入的新“引擎”。

综合考虑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交通区位、建设内容与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立了以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多个园区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园区,创新农业运行机制,构建园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滴灌、喷灌设施,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生产无公害供港蔬菜,将园区建成区域性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引领园区。该工程以李儿河水库为水源,引水至海子塬10000m3蓄水池,经过滤设备过滤后,通过供水干、支管道,自流至供水区,铺设滴灌带、喷灌器等进行灌溉,灌溉面积为133.3hm2。

1.2 整合资金,建强基础 统筹整合农业、水利、交通、农发等各个涉农部门资金,由县农业局负责园区日光温室建设,水利局负责10000m3蓄水池建设及水库至蓄水池的供水管道建设,县农发办负责项目区供水管道铺设及温室内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交通局负责项目区道路工程建设,新集乡政府负责园区建后管理,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节水灌溉示范园区种植广东菜心、辣椒等,使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备,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规模,现代农业优势初步显现。

1.3 借助优势,打造品牌 彭阳县建立了面积为6666.7hm2的“彭阳辣椒”生产基地,建立了白河、红河、马洼等集中连片示范园区10个。引进了亨椒1号、红椒、朝天椒和美人椒等一系列品种,开始了以青椒为主向青椒、干椒、线椒等多元化方向发展。2013年2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彭阳县为“中国辣椒之乡”,这标志着彭阳辣椒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张名片。随着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的引进、培训、推广,辣椒产业越做越大,建成了集约化育苗中心12hm2,引进了龙头企业2家、营销大户20多家,形成了“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西安、宝鸡、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网络和信息、技术交流互动机制,90%以上的辣椒实现了区外销售。为了保护农户切身利益,降低产销风险,彭阳县新集乡还组建了多家辣椒专业合作社,实行了场地直销,减少了中间环节,保护收购价格,将单兵作战的农户与种养能人、农业经纪人紧紧捆绑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经得起市场风雨的“集团大军”,让农民吃了定心丸,新集乡海子塬节水灌溉示范园区成为固原市永久性蔬菜产区基地之一。

2 保障措施

2.1 组织管理 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为法人代表,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落实工作,工程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工程建设与资金管理,对工程建设中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拨付、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移交管护进行全程监管。

2.2 资金管理 资金使用管理依据《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具体使用管理中,按照区项目办年度计划批复,制定工程实施方案,作出工程预算,按工程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成后聘请第3方中介组织进行联合验收,按验收结果进行核算兑现,同时预留10%的工程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账手续,报账资金拨付实行转账结算。自筹资金由项目所在乡、村编制用工安排计划,登记造册,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统筹安排使用。将项目实施方案、拦标审计、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工程预算、工程决算作为预借和拨付资金的主要凭据,工程規划、核算、验收等主要环节让项目区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与,接受项目区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积极配合并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审计,没有出现挤占、挪用、截留、虚列项目现象,增强了项目资金监管意识,规范了资金使用方式。

2.3 质量管理

2.3.1 监理现场监督制 项目工程通过招标由宁夏铸诚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公司派现场监理1名常住施工工地,公司总监理工程师定期来工地检查、督促、指导。制定了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建立了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严格按照监理程序对项目工程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3.2 群众参与监督制 在项目区群众中,由村民代表推选2名对工作负责,做事公道正派的群众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参与项目工程建设监督,对工程有施工缺陷的及时补救维修,工程建成后他们也参与管理,熟悉水利工程操作流程,避免了工程建成后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工程设施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2.3.3 甲方抽检监督制 甲方委派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工程建设甲方代表,甲方代表要求施工承包单位按照投标书、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及现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严格要求监理单位按照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实施监理。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禁止不合格材料、设备用到工程上去。工程中使用的所有建筑材料、构(配)件使用前均要会同监理进行现场检验并记录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施工人员的使用情况。实行责任人签字验收制度。确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认定等级,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并按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2.4 运行管理

2.4.1 管理体制 工程建成竣工后,为切实做好项目工程的建后管理,对验收合格的工程,按照“分级管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项目工程分类编号,建立档案,由县农发办登记固定资产账后移交到项目区人民政府,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项目区人民政府签订移交管护协议、项目区人民政府与项目区各村要签订管护协议,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农户,移交手续齐全,程序规范合理。全面推行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善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形成“农民自主全面管水-乡村两级监管协调-水利主管单位延伸服务”的新型管理运行模式,推进公众参与式管理,达到以工程养工程,确保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2.4.2 运行机制 建后管护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项目区执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管水队伍的素质,以水表量水实行按方收费。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把灌区的工程使用权和管理权交给农民,将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大用水户民主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逐步确立项目区经营自主权。三是建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供水管理体制,引入“商品水”的价值理念,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公开、公正、公平”的水市场,使灌溉用水在正规的水市场上良性运作。核算供水成本,积极开展“终端水价”,公布水费情况,增加水费收支透明度。四是健全水政监察网络,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解决水事纠纷,加大对毁坏工程的查处力度,保障节水工作顺利实施。五是健全乡村节水灌溉技术网络体系。按节水灌溉技术管理职责落实节水灌溉技术管理责任,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节水灌溉实用新技术、节水作物新品种种植要点等技术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和观测。

2.4.3 管护制度 项目区乡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管护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项目工程依据“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采取多种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

3 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对项目区内温室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配套的四通八达的地下输水管网,形成了方便快捷、节水高效的灌溉网络,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项目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 设施农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过温室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辣椒新品种的引进,在新集乡姚河村海子塬发展蔬菜大棚,建立供港蔬菜基地,扩大了蔬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改变了以前种植品种单一、产量偏低的现状,提高了温棚蔬菜的质量、产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3.3 工程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原则,达到“三个统一”,即工程设施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建造,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办事,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4 群众科技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针对项目区群众文化水平低,科学种田能力差的实际,项目工程建设采取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办法,以节水、节肥、节药为重点,大力推广播种、施肥、施药、灌溉等科学实用的农业新技术。培训项目区农民群众通过项目培训,学科学、用科学,向科技要效益的意识明显得到增强。

3.5 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项目区群众在新集乡海子塬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建设中通过参与建设,从中获得效益,土地通过租赁也可获得收益,园区企业和合作社的劳务用工是当地群众,他们在自己家门前就能挣钱,使当地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4 综合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项目工程建成后,农作物灌溉周期缩短,灌水及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加之优良品种的选用,促进了作物增产和品质提高。项目区建设滴灌喷灌面积各66.7hm2,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60万kg,新增产值60万元;受益农民365人,人均增加纯收入493元。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区水灌溉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5提高到0.48。

4.2 社会效益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巩固和完善了农村承包经营机制。项目建成后,灌溉管道畅通,灌溉周期缩短,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水事纠纷,干群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稳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交通便利,农民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美化。

4.3 生態效益 项目区生态环境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林草植被显著提高,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农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土壤肥力有了较大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对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使项目区小气候向良性方向转化。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彭阳县
彭阳县生态治理建设实践探讨
基于“互联网+农村人饮”的信息化模式应用研究
彭阳红梅杏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
基于能值的宁夏彭阳县退耕还草地效益研究
“全民阅读·书香彭阳
——我是朗读者”第一期开机录制
彭阳县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试述彭阳县红河流域库井节水灌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彭阳县生态建设问题的反思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