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树
摘 要: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高校为了促使市场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开始逐渐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来,以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党中央及教育部的指导下,我国高校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高校的转型并不是改变办学类型或学科专业,而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学习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目标,但是如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具有更大需求,存在着严峻的供需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各地高校就需要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转型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所符合。在我国教育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地方院校转型意见,且对转型方向、人才培养定位等进行了明确,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主要宗旨。近些年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强调,要推动高校逐步转变为应用型高校,促使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其次,转型发展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基本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诸多的问题出现,如高等教育院校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依然延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制约到社会的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没有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导致培养定位方面存在问题。将学术灌溉作为人才培养教学的重点,实践教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这样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市场考量缺乏
部分高校虽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依然有问题存在于专业设置等方面。首先,没有充分研究市场发展前景,没有合理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高校设置了陈旧的专业内容,不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其次,在开设新专业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仅仅将市场热度作为考虑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出现了偏离。最后,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部分高校为了促使办学成本得到降低,对同类高校的专业学科盲目照搬,办学特色得不到体现,这样也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三)人才培养评估模式不够完善
只有通过人才培养评估体系的构建,方可以更好的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大部分高校已经充分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创新和改革了人才评估方法,但是传统教育思维影响下,理论知识考核依然是主要内容,实践能力检验体系还不够完善。此外,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的积极性。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天津天狮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积极针对社会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开展了一系列优化修訂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加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定位
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将就业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社会就业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那么就要求地方高校综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以便对目前的课程体系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促使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改革。
应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要将应用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深入融合理论和实践,体现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的统一。具体培养过程中,给予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的重视,有机融合社会实践。要深入落实应用型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等方方面面中积极贯彻实践育人的方针,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以便与社会发展需求所适应。
(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需要将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充分凸显出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实践教学有机强化,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首先,结合“应用”要求,对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的目标系统科学构建,对不同层次能力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充分明确。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而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则可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要逐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大力培养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由专业为导向的原则逐步取代传统的以学生为导向的原则,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充分贯彻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导向精神,对课堂体系中实践教学比例适当提升,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要将地方性原则融入到高校教育中,结合地方文化、经济发展需求等,构建凸显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办学特色的设计,将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等创建出来,通过特色的体现,促使高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要充分结合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适应。
(三)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首先,创新教学方式。不同的高校具有差异化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在培育任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那么高校就需要紧密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自主确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与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将因材施教、知人善教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其次,重视应用能力培养。要对实践教学进行大力强化,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深入调研和分析职业领域现状、发展趋势等,对市场实际要求准确把握,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构建起来,科学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目标合理制定,对实践教学项目比例适当提升。同时,要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考核标准有机明确,全过程监控实验、实习、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再次,通过校企结合,完善教学模式。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高校要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逐渐将开放性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对校外实训充分重视。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导企业参与进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聘请过来,积极开展讲座、会议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学习到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等。通过校企合作的实施,可以促使高校的实践育人意识得到增强,深入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融合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最后,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成熟,在较大程度上改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也需要积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将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综合运用过来,大力建设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同时,还可以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构建,将与未来工作环境所适应的教学模式等创建起来。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深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过程。
(四)构建完善的管理评估体系,将评价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可以将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评价效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有机优化和改革。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公开透明的构建起来,且对其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以便与社会、市场需求所適应。要对实施情况实时监控,对反馈信息及时搜集,从而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方案。同时,将第三方评价切实落实下去,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科学构建,合理设定衡量指标,包括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就业率等,以便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衡量,且要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轨迹。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一系列方面的内容,结合分析结果,更加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优化课程体系等,大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充分贯彻落实了党中央的决策方针。在转型发展背景下,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办学的主要宗旨,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评估体系等多个环节着手,大力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适应,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马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0):123-125.
[2]石兰月.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1):44-46.
[3]王艳.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14):55-57.
[4]汤洁.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3(12):43-45.
[5]洪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9(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