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宇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是惊人的,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国产电影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值得去深入研究。票房和口碑这两个评判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研究国产电影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分别对近五年国产电影市场票房位居前十名的电影以及口碑评价占据前十位的电影进行研究,并作出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国产电影;市场票房;口碑;对比分析
電影这一新兴艺术传入到中国以来,电影产业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在摸索中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满足物质生活之余,也在不断增强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去欣赏一部电影作品,电影票房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攀升。然而,伴随着高票房的,不一定是好口碑,票房和口碑有时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产生矛盾现象。通过对国产电影市场票房与口碑的分析研究,来验证国产电影市场票房与口碑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并探究如果有矛盾应该怎样解决,如果没有矛盾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国产电影概况
(一)国产电影现状
如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一来,中国电影在产量和社会影响两方面都有发展,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另外,它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所开拓,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在国际电影市场中,中国国产电影的商业价值也逐渐提高。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电影仍处在逆差状态,影片竞争力不足,达不到文化大国的标准。中国依然不能称为电影大国或电影强国。
(二)国产电影现状的原因
从内容上看,主旋律电影、艺术片和商业片是现阶段中国电影的三大类型,尤其近些年来,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和观赏性方面都有改善。从社会效应来看,中国电影在美学方面已经开始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到电影中。从资金投入方式看,包括中国独资、中外合资、民间融资等多重电影投资渠道,投资环境良好。而中国电影的国际贸易逆差,则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中国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能完全被国际理解和认知,导致吸引力不够。同时因为有些国产电影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审美价值,造成我国电影产业出现一些粗制滥造的情况,艺术价值着实不高。
(三)国产电影的优点
国产电影总体而言较为接地气,内容亲民,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深厚,可挖掘的文化内涵众多,使得中国电影可以拍得出厚重感。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提供给影片作为素材的内容空间广阔,方方面面都能够挖掘成影片的内容部分。此外,由于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情感表达的内敛和细腻,是欧美国家不可企及的,即使是好莱坞大片在情感表达上也无法逾越。随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中国电影方面的人才层出不穷,所以国产电影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四)国产电影当下的不足
当然,国产电影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缺点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国产电影在表达主旨方面过于直接,导致电影在美学上缺乏完整性。中国传统美学中,讲究含蓄、意境,然而现阶段的国产电影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出现媚俗甚至低俗的情况,故事俗套、缺少内涵,观众不用刻意去理解主题,因为过于通俗肤浅,从而也缺乏共鸣。而且由于我国许多电影从业者对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对海外受众的心理研究把握也不够,以致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不高,一些国产影片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只能符合中国国情,不具备国际普遍适用性,因而在国际上推广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在电影制作上,不少国产电影剧本质量不高,影片整体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某些年轻演员缺乏专业精神,演技差,靠粉丝流量赢取票房。由于国产电影商业化起步晚,宣传推广模式还不成熟,电影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低,宣传力度不够。
二、国产电影市场票房
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五年,我国大陆电影票房收入、观影人次两度翻番,在2015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40亿元,观影人次超过12.6亿。按照近4年票房年均复合増长率37.03%的增长速度,中国有望在201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尤其是在去年,2017年的暑期档,我国出现了一部现象级国产电影——《战狼2》,创下了56.81亿票房的大好成绩,也成为有史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冠军。下面我把近五年的国产电影市场票房位居前十名的电影整理列出表格如表1所示。
从近五年的国产电影市场票房统计数据来看,国产电影走势是越来越好,国产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也在逐年刷新。这些国产电影能够取得较高的市场票房,有其共同之处,在商业性方面基本上都是比较成功的商业片。从整体上来看,影片是否通过在线票务参与发行、科技手段效果摄制,及影片的获奖提名情况对影片票房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现阶段,国产电影的发行在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大工业化电影的标准,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力度略显不够,观众也很少关注电影的发行方式,在线票务是否参与电影的发行,对于观众选择一部电影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少影响作用。一般来说,3D电影的单张电影票价格要高于2D电影,但是这并不是3D电影的总票房收入高于2D电影的原因所在,如果一味地只是追求高科技手段,重视画面的精美和镜头的华丽,忽略了影片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收益,在票房收入上不会很高。我国目前有一些电影是先拿到国际参与电影节或者影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拿到相关的奖项之后,才回到国内上映,但是这对于广大的中国电影观众来说并没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电影观众的整体素质目前还达不到比较高的层次,所以观影与否并不受影片有没有获奖的影响。此外,影片的上映档期、主创阵容影响力、演员影响力、百度指数、影片故事的熟悉程度、续集,对年度票房收入、首周票房收入都具有显著影响。
从近五年的票房排行榜来看,会发现国产电影出现极端的例子。如我国影史上的票房冠军《战狼2》,在取得56亿多的票房收入的同时,也因为主旋律的商业化、正能量的故事化、制作的标准大工业化,倍受观众好评。然而,在国产电影市场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榜单上,《小时代》系列和《澳门风云》系列也多次上榜,这两个系列的电影经常被广大的影迷所诟病,口碑评价不高,但是票房收入却不菲。尤其有趣的是,2013年上映的《天机·富春山居图》,开启了“差评营销”的模式,票房收入超三亿,然而影片却被网友称为“刷新了烂片底线”。票房和口碑之间,有时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相辅相成;然而也有票房和口碑极度相反的情况,高票房却是差口碑。那么,国产电影的市场票房和口碑评价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笔者将从口碑入手,来看口碑评价对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影响。
三、国产电影口碑评价
在时光网上,华语电影TOP100的影片中,位居前十名的分别是:《霸王别姬》《大闹天宫》《嘉年华》《鬼子来了》《一一》《活着》《背靠背,脸对脸》《让子弹飞》《无间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影片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制作水准高,也倍受观众好评,有着良好的口碑评价。这些电影并非都有着高票房收入,其中2017年上映的電影《嘉年华》因为反映社会问题,受到一些网友影迷的关注,但是最后的票房收入仅有两千万。在动辄票房过亿的今天,这个票房收入着实不甚乐观。姜文于2000年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现如今在网上找不到电影观看资源,在中国大陆是被禁的影片,然而它获得了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在艺术成就和口碑评价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准。纵观时光网上面的口碑评分排名,位居前列的很多电影,都没有获得高的票房收入,国产电影的口碑评价,对其票房收入的影响并不大。
在豆瓣电影上,近五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的评分分别是:《战狼2》7.2分、《美人鱼》6.8分、《捉妖记》6.8分、《心花路放》7.0分、《西游降魔篇》7.1分。豆瓣电影的用户普遍来说观影素质和影片鉴赏水平较高,所以其评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评分来看,近五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得分算是中上等,达不到优秀的等级。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收入却非常可观。然而,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电影查找来看,这些票房冠军的评分算是比较高的,如《小时代》系列电影的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商业电影的总体评分不及艺术电影,但市场票房占据前列的商业电影,在评分方面,较同年更低票房的电影来看,还是会略高一些。
对比猫眼电影和淘票票,这两个国内最大的线上票务平台,前者与微信、美团等合作,后者则是淘宝旗下的,这两个平台的用户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在这两个平台上面,因为观影人群过于庞大,观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评分普遍偏高。总体而言,票房收入在前面的影片,评分也较高一些。
四、结语
国产电影市场票房和口碑之间其实并没有根本的矛盾,高票房电影可能存在着较差的口碑,但好的口碑也能使电影赢得票房收入。票房和口碑两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矛盾所在其实是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影视制作水平,提供好的作品来改变现有的矛盾情况。国产电影市场在取得不错票房收益的同时,也能获得广大观众良好的口碑,这才是国产电影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淑容.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和在线评论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田华真,李玲玲.国产电影票房逆袭——浅析国产电影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3(32).
[3]刘正山,易婧.“恶评”界定及其存在性检验——基于2014—2016年370部电影的实证分析[J].当代电影,2017(5).
[4]李坦.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国产电影口碑营销策略[J].戏剧之家,2017(2).
[5]王一帆.我国电影票房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15(5).
[6]张文.国产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5.
[7]刘燕燕.中国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2012(4).
[8]周丽媛,邱晓彪.大片压境,国产电影营销突围[J].中国电影市场,2012(8).
[9]汪献平.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J].当代电影,2009(12).
[10]刘正山.在线评价、电影异质性与票房收入——基于2014~2015年177部国产电影数据的检验[J].电影艺术,2016(3).
[11]范鹏.媒体时代的电影文化传播方式——以“功夫熊猫”的口碑营销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6).
[12]闯家梁,许世珍,胡全峰.关于电影票房的市场调查报告——网络口碑与电影票房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16(17).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