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相关性的研究

2018-02-24 23:57王莉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相关性新课改教学内容

王莉莉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合作和探究等能力。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积极思维,锻炼学生课堂答题的能力;导学案的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在与人交流中学会取长补短;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或图像式思维工具,使复习课更高效。为了更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高中生物为例重点研究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相关性。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相关性;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77-02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体现主体地位。本课题在实践中初见成效,学生反映良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下是我们通过实践探讨出来的有关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不同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课前需要进行查阅资料的教学内容,比如说《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章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文字或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各组的调查结果。比如以下这些课例:

[课例1]在设计《人类遗传病》中“三大类型遗传病”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各类型遗传病的特点及常见病例,并派代表制作相关课件,在课堂上分别由3位学生代表上台“讲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学生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设计的活动形式较丰富,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課例2]《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两个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任务1: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将草原生态系统上的生物进行分类。任务2:尝试用箭头和方框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在箭头上标出相应的生理过程。分组讨论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互助学习及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角色扮演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等教学内容。

[课例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探究生物膜结构的建立,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问题导学,让学生扮演发现者的角色,构建出从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图到罗伯特森的生物膜三层静态结构图,最后构建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培养探究精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设计好每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做出新的推理,从而构建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课例4]《人类遗传病》这一节课中,教师可引用生活实例,设计问题串,以此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两面性,体会科技使用受道德伦理和法律制约的重要性。如提供“西红柿女孩”的报道后提问:“这样的患者对于家庭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如何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如果这样的患儿已经生下来,那么他的患病信息应该向哪些人公开?可能的后果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串,使整节课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尤其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争论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3.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导学的载体,它重在“导”。导学案的设计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以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科学史和遗传规律等内容的教学(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等),能更高效地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来总结相应的结论和规律,及时落实相关知识点。

[课例5]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对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进行分析、讨论,推断遗传病的类型,既复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遗传病的类型这一新的知识点。

[课例6]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的教学中,科学史可以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唯一不变的特性。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课堂设计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根据经典实验的动态演示过程来发现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让学生及时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总结,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4.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

有一天,某个学生跑来问我:“老师,今天做实验吗?”我回答说:“这个实验用的药品暂时买不到,只能做演示实验了。”学生不开心地说:“老师,要做实验我才记得清楚啊,让我们去做实验吧!”以上这段对话,充分说明探究式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例7]《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堂课上,学生通过细胞膜的制备过程,体验并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体会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endprint

[课例8]《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操作“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做出相关理论的解释,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通过动画演示来讲解酶能更有效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既能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思维导图复习教学模式

“刚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课程时,觉得知识点特别多,挺难学的样子,但是自从接触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发现其实生物并不难学。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强化记忆,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很到位。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我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疑惑逐渐减少,但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是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后的感想。

思维导图由著名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最初灵感源于大脑神经元,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它可以把我们大脑的想法用彩色的笔画在纸上,并与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字智能以及创造智能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或图像式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教学,能將一节课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图,使繁多的生物学知识点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实施各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来说,有时未能安排足够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展示,只能由一两个小组来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生互动的效果。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设计的巧妙性很重要,怎样才能使问题更简练,更能引导学生思考,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探讨。

导学案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科学史和遗传规律内容的教学,能更高效地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来总结相应的结论和规律,使知识点能及时得到落实,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得一些发散性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虽然比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部分学生不能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导致对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流程不够熟悉而耽误时间,实验结果不明显,没能有效落实实验教学目标。

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散乱的知识点分类处理,在相应的知识框内把知识厘清、把知识点归纳整理完后,再用画笔装饰思维导图,让它变得美观。因此,部分不爱动手的学生就会应付了事。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生物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但是实施过程还应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合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受益的同时,教师也能得到更快地成长,尽快地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和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性新课改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