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影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行黄疸蓝光治疗,并给予相应治疗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結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尽快退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可自然退黄,但部分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过高,需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才能退黄。新生儿黄疸不能及时消退,可严重危害患儿神经系统,为此需尽早开始相关护理,促进患儿尽快退黄。为进一步探明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对比、分析了辅助改善黄疸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主要特征,血清胆红素升高明显,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纳入标准:足月分娩;单胎妊娠;出生后7 d内出现黄疸;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畸形、妊娠合并症及异常产程等。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日龄2~7 d,146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7期平均(4.36±2.56)d;体重3~4.5kg,平均(3.75±0.78)kg。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日龄2~7 d,平均(4.54±2.48)d;体重3~4.5 kg,平均(3.74±0.74)kg。两组在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常规行黄疸蓝光治疗,并给予相应治疗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精细化监测患儿病情:密切关注患儿皮肤黄疸指标,记录患儿胆红素指标变化:每天上午10:00前,采用胆红素仪测定患儿胆红素值,前额、前胸固定位置各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测量值,客观记录。观察患儿胆红素值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与医生协商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胆红素值突然异常升高者,应迅速通知医生处理。②适当添加奶粉:母乳喂养患儿适当缩短喂养时间,喂完母乳后,根据患儿进食量增加一定量配方奶粉,保证患儿奶粉喂养量充足,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吃饱,随后抱起患儿拍背打嗝。③排便护理:尽快促进患儿排出胎粪,避免胎粪中高浓度胆红素被患儿吸收;记录患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迟迟未排出者,人工按摩患儿腹部诱导排便。④游泳护理:可在患儿出生后24 h开始游泳训练,采用洁净温水,室温在26~28℃,水温在37~40℃。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游泳训练护理,每次10~20 min,可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1次训练;下水前贴好脐带防水贴,新生儿头部始终高于水面,护理人员轻柔摆动患儿肢体,做肢体伸展活动,其间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体温。⑤抚触护理:抚触前,调整室温至28~30℃,于喂养后1h且患儿处于清醒状态下进行抚触训练。注意操作者检查指甲是否有尖锐地方,及时修剪,彻底清洁双手,双手揉搓至温暖;双手蘸取适量婴儿润肤油,用指腹或掌心抚触患儿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2次,d,每次10~15min。抚触时注意动作轻柔,与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每个动作3~5次。
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治疗5 d后,评估临床疗效:①治愈:皮肤黄疸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皮肤黄疸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显著改善;③有效:皮肤黄疸等临床症状、血清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均有改善;④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或各症状恶化者。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数)/样本数×100%。同时,监测两组患儿退黄时间和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退黄时间和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比较:观察组退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为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生成过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众多,包括围产期因素、感染、母乳性黄疸、溶血及喂养不当等。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对患儿神经系统威胁最大,黄疸长时间不消退,可引发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而临床多主张对新生儿黄疸及时治疗。
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黄疸尽快消退。为此,本院综合分析新生儿黄疸护理经验,总结了一套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黄疸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针对性改善患儿黄疸症状。本次研究对比分析发现,早期护理干预提升了患儿黄疸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患儿退黄时间,促进了患儿血清胆红素代谢,避免了血清胆红素升高,保证了患儿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尽快退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借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