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对血管硬化的影响

2018-02-24 21:49孟初飞王连平庄小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糖代谢高血压

孟初飞 王连平 庄小梅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人群中,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在社区中招募3 137名正常血压或未治疗高血压的无糖尿病史居民,并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糖调节受损组、初发糖尿病组。结果:糖尿病PWV值显著高于NGT组及IGR组;在血压正常人群,餐后2h血糖与baPWV值成正相关(P<0.001),且随着处于糖代谢状态的不同阶段,baPWV有增快趋势。结论:在血压正常人群,餐后2h血糖是baPWV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于高血压人群,血压是影响血管弹性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高血压;糖代谢;血管弹性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高发,并可能成为最终的死亡原因。国内外的研究,大多一致认为血糖与血管硬化密切相关,但在用哪种血糖指标来预测硬化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部分研究认为餐后2 h血糖优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预测血管硬化的最佳指标;另一些研究则持不同意见。此外,还有新研究表明,OGTT中餐后1 h血糖和餐后30 min血糖也是血管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造成这些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选择的人群以及不同的测量指标有关。同时,当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时,也广泛存在心血管疾病,而此二者对动脉硬化的交互作用少有文献提及。

脉搏波速度(PWV)作为一项方便性的非侵入性检查,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评估动脉僵硬度。尤其是臂踝PWV(baPWV的),可以用于筛选心血管风险和作为标记物用于评估其严重程度的工具。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在血压不同的人群中不同糖代谢状态对血管弹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对象:招募了3 137名40~75岁的社区居民。所有对象经相关生化检测及全面临床检查等,排除已知的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等,均未经抗高血压、降糖治疗。

方法:①采集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高血压病史,计算体重指数(BMI)、WHR(腰围/臀围)。②所有受试对象均隔夜禁食8 h后清晨采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行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0G333,检测0、30 min、120 min血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③根据OGTT结果,将人群按糖代谢水平分为以下几类:正常糖耐量(NGT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糖调节受损(Pre-DM空腹血糖异常:5.6mmol/L<空腹血糖<7 mmol/L或糖耐量降低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其中143名受试者同时存在这两项),新发糖尿病(DM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④检者检查前休息30 min,取卧位,将压力感受器分别置于左右两侧肱动脉和踝动脉搏动最明显处,PWV值为距离/传送时间,每例受试者的PWV值取左右两侧的平均值。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x2检验用于率的比较。对资料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研究各项变量对PWV值的影响。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生化检验和临床资料在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的区别:所有参数资料在3组人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HDL、LDL及总胆固醇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PWV的值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而升高,见表1。

BaPWV与其他变量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年龄(β=0.355,P<0.001)、腰围(β=0.078,P<0.001)、心率(β=0.171,P<0.001)、收缩压(β=0.489,P<0.001)、甘油三酯(β=0.045,P=0.001)、餐后2 h血糖(β=0.052,P=0.008)与baPWV(β=-0.086,P<0.001)值呈正相关,而BMI则与其呈负相关。但在将人群按血压分组后,在正常血压组中,除上述变量外,HDL(B=-0.038,P=0.037)也与baPWV值呈负相关;而在高血压组,只有年龄(β=0.523,P<0.001)、BMI(β=-0.149,P=0.007)、心率(β=0.243,P<0.001)、SBP(β=0.474,P<0.001)以及甘油三酯(β=0.097,P=0.004)水平與baPWV相关,见表2。

baPWV值与糖代谢水平在不同血压状态中的关系:将人群分为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对于血压正常组,在校正过年龄、性别、BMI、血脂、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腰臀比后,糖尿病前期组的baPWV值要显著高于正常糖代谢组(P=0.005),而糖尿病组的baPWV则为其中最高(正常组vs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前期vs糖尿病组,P=0.019),见图1。

讨论

本研究筛选了无糖尿病史和未经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人群,由此排除了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的影响。在校正了年龄、血压、血脂等影响因素后,餐后2 h血糖仍和baPWV值呈正相关。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一致,即餐后2 h血糖是心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预测优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高血压是血管硬化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都表明,高血压人群的baPWV值要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但少有血糖与血压对血管硬化交互作用的研究。为此,本次将人群按血压水平分成了两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正常血压组餐后2 h血糖与baPWV值成正比,而在高血压组则没有显著相关性。再根据血糖的不同将人群继续分组,并校正了年龄、性别、BMI、血脂、腰臀比、心率后,在血压正常组,baPWV的值随糖代谢的异常程度而递增;与之不同,在高血压组,不同糖代谢水平的baPWV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血压是决定baPWV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血糖水平如何,有效地降压是心血管获益的最重要途径。国外亦有相关的临床资料证明这一推论,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小组通过对1148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8.4年发现,严格的血压控制较血糖控制更能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风险m。当然,也有一些研究的结论与此有差异。在一项涉及1 375例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相关学者发现血管硬化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显著相关。但这项研究并未112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7期排除人选前有糖尿病史或有降糖治疗史的患者,而血管硬化的程度往往与病程及治疗史密切相关,这也许是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并不能得出PWV与血糖关系的定论,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其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社区居民,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推广至所有人群。

本文首次研究了不同血压水平人群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对baPWV的影响,数据表明,正常血压人群的baPWV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相关。而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主导因素。这说明严格的降压治疗可能比血糖控制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更为有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代谢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高糖餐后进行急性有氧运动对高三学生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