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2例,平分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人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人血白蛋白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改善,但试验组各项数据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营养支持疗法;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与多发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因为缺氧,患者的病情常比较严重。肺部缺氧状态下,会出现大量组胺的释放,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这些会使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从而形成血栓,诱发呼吸衰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2例,以双盲法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机体状态恢复情况,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2例,用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31例。试验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1~79岁,年龄均数(61.11±4.1Y)44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27期岁。参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年龄均数(61.24±4.11)岁。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价值。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解除支气管痉挛、抗感染治疗、吸氧、呼吸兴奋剂,建立通畅气道,确保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增强患者的通气能力。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在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将20%中长链脂肪250mL与5%复方氨基酸250mL融入,进行静脉滴注,1次/d。口服能全素500mL,1次/d。在此基础上配合饮食,所需热量中碳水化合物40%~50%,脂肪30%~40%,蛋白质10%~20%,进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人血白蛋白、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等。
统计学方法: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人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人血白蛋白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改善,但试验组的各项数据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指标对比: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与参照组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呼吸衰竭症状常出现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且因为患者病情多较严重,故而呼吸状态较差,病情易于反复发作。但是由于治疗期间患者的进食量相对较少,故而易于引发营养不良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急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的患者而言,营养不良情况更加严重,对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及免疫功能会造成较大影响,致使患者感染與呼吸衰竭症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不断恶化。
近些年来,慢性肺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相关临床研究工作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从本次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来看,试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后人血白蛋白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改善,但试验组的各项数据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组间差异比较证实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的价值。同时,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显著,与参照组的数据资料对比较为明显,表明营养支持疗法对患者机体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临床辅助治疗方式,临床应用可行性相对较高。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增强。营养支持治疗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通气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大量的糖可经糖原异生作用生成脂肪,致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而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会产生较大影响。营养支持治疗以高蛋白、高脂以及低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的增加可为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起到对低蛋白血症的预防作用,避免不断加重的患者器官功能损伤问题。氨基酸的补充可以使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保持氮平衡。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机体各项指标,建议广泛推广和应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