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娴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河北 唐山)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每天接触性格不同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是认清问题出在哪里。每个班级都会有单科或整体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往往会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这些学生“补”短板,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容易忽视学生主观情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天才个性教育与潜意识的高效干预》这本书则为我们解决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问题选择了一个新角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这本书直指当前一些普遍存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问题,对老师和家长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此书的主要内容是:指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错误及其给青少年教育个性形成产生的危害,研发了从潜意识心理学角度彻底解决学习障碍、抑郁症、神经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与问题的高效心理干预技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书中将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种以潜意识心理活动为主要过程的心理障碍现象,认为心理障碍潜意识的根本机制是一种条件情绪反射。
在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满心好奇,也略带质疑:许多久治不愈的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可以一学就会,一治就好?心理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用此方法就能迎刃而解?真的如此有效和高效?自己在平时接触过很多人本主义思想,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那么对人本主义教育的批判是否过激?随着阅读的深入,通过书中一个个颇有共鸣的案例,我逐渐理解这种思想理论和技术。运用潜意识的根本机制条件情绪反射可以解释很多教育教学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状况。
下面具体谈谈阅读此书后的几点启示:
近些年,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心理问题的比例有所增加,甚至发生一些案例,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一些观点:“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你自己快乐就行。”“考上什么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快乐。”“学习不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要出自你的本心,不要做别人意志的奴隶。”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中类似观点的文章比比皆是。自己和身边的人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这种思想观点的影响,这里面也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思想观点,不再盲从。当今我国在人本主义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自我中心性格的青少年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他们形成一心要追求、享受快乐和回避认真学习、努力做事的痛苦性格;学生受不了挫折、受不了苦的个性迟早要带来许多成长上的麻烦。由于早期没有惩罚教育和过度欣赏教育等原因,导致了这些孩子们对父母、老师和社会没有敬畏感和焦虑感,因此当父母老师想约束他们的不正确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观点,指导他们正确行为时,教师正常的教育管理活动往往难以进行,甚至会立即遭到激烈的“宣泄”或反抗。
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因为基础差,而另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情绪和心理因素。例如,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位或一类老师,该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自动地产生过敏性的痛苦情绪。学生会自动地在大脑中搜寻老师言行中不正确的层面、部分、意义等,采取措施反抗。当他一搜寻老师不正确的语言、行为活动时,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兴奋,使大脑飞速运转,从老师的任何言行中检索出错误点(发音、措辞、态度、行为、观点等方面)或消极意义。因此,当学生在某些学科成绩不理想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情绪和心理方面对症下药。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努力减轻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之间存在误会,应尽快努力消除,解开学生的心结。针对学科方面的学习障碍,我们可以根据元认知条件情绪反射原理来建立一种新的、良好的条件情绪反射,使学生将学科的学习、课堂与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建立起反射联系。
书中提到:“孩子一旦没有了对学校、对老师、对父母的信任、热爱和崇拜,会使他们今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变得越发难以顺利进行,进而导致他们未来的成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难以把握。”所以教育的一致性很重要。
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也要坚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应包括:第一,教育者自身的一致性。班主任不能情绪性地立规矩和处理问题,要讲原则,不能自己情绪好时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情绪不好就将学生臭骂一顿。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难以接受,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要明确班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处理学生问题。第二,班主任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促进学生进步,关爱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那个人,而不是他们敌视的对象。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果。第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也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家长从心理上真心接受班主任的建议,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