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月平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
英语是异国的语言,是有异域文化魅力和本土文化风情的。首先,它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结构,发展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给学生创造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呼唤学生潜在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者,掌握英语课程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取向。
单元导入课型的目的就是点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将学生引入富有文化差异的学习情境,可以大大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感知文化差异是提高学习趣味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以8A Unit 2的单元导入课型为例说明一下我在感知文化方面的教学设想。本单元的话题是School life,在导入课中重要内容就是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教师都会用图片来展现文本中的字词,让学生记住美式英式的区别词。为了凸显文化品格在本课中的运用,我还会设置感知文化环节:(1)相同词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含义,如:football。(2)不同国家在单词拼写、语法学习、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不同表达。(3)鼓励学生自己发掘中英文化区别的信息。清楚地记得学生们在听学生和教师拓展文化过程中那专注的眼神和求知的欲望。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技巧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优秀的文化品格。
7B Unit 3 Reading课主要是介绍中国北京阳光镇属于以传递中国文化为目的的课型,这课主要从环境、购物、中国美食、京剧四方面来讲述中国环境优美,国货价廉物美,弘扬中国美食和国粹的博大精深。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时刻穿插体验中国文化的有趣环节,如在讲到京剧的时候可以尝试播放一段简单的京剧让学生模仿,在衍生到中国功夫的时候让学生比划太极,还可以鼓励学生画一画中国画等等。在课堂上体验到的文化之旅一定会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让学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递者。
通常语法课是对单元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操练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常态课的模式就是讲练。但如果能将语法内容穿插在一个主题下,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语境,让学生理解当下文化,必将点燃学生上语法课的热情。
下面以7B Unit 8语法课为例说明。这一单元的语法内容是形容词用法和不定代词的用法。如何把语法知识点联系起来是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的关键点。以电影Three idiots为主题,分三部分进行影评Part One:Vivid characters评价人物。在讨论影片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形容词的用法:He is clever=He is a clever man.并总结出形容词的用法。Part Two:Unique culture影评分析。通过不同的影评留言讨论影片,进一步学习初中阶段要求的连系动词的用法,实为英语学习中系表结构的学习。还在理解了印度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中国文化,过渡自然,效果极好。Part Three:Wonderful plots发掘内涵。通过三个片段在欣赏逗趣影片的同时贯穿了不定代词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语法知识点,了解了印度文化,提高了观影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写作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具挑战的课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层次的多元语言素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实则也是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如果能抓住单元话题能传递的文化气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感知、体验、理解课题文化的基础上自然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上。
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写作课是续写Alice in Wonderland这个故事。如果教师仅仅在学生学完了课本上的内容后让学生来续写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如果教师能在上这单元Reading课的时候就以观影的方式来授课,过程中可以设置让学生为Alice掉入兔子洞后进行一个合作配音的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出“If you are Alice,what will you do?”的论述题培养学生思维力;通过学生行动和Alice行动的区别来感受不同文化环境的教育;鼓励学生去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进行“My favorite plot”,来培养学生朗读力和阅读力等活动,此时运用文化与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文精神。挖掘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价值在于从文化视角去审视英语课程,对揭示英语语言机制、深化课改、拓宽视野,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最新理念指导英语教学等具有重要作用。英语的文化品格可以折射语言学原理。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语言教学技能,其实英语教学还可以传承文化。英语教育的文化品格可以陶冶人性,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构造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2]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回[D].西南大学,2012.
[3]张庆华.邵景进“生活世界”视阈下课程文化的重建日[J].教育探索,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