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高级中学)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是政治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新课程的标准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求有了大幅度的调整,不管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教学过程之中的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更为贴切地将生活融入课堂之中。这就对教师的要求相当的严格了,要求教师要懂得将政治知识合理地与生活进行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都是老师对知识从头到尾地进行讲解,枯燥而又无趣的说教占了主体,这种情况学生们怎么能不昏昏欲睡呢?新课标提出对于教材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课本的主题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得问题能够巧妙地与生活进行一定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拥有兴趣。比如说在讲到“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时,传统教学之下不论教师针对这二者进行了怎样的全面分析,甚至是将二者的区别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现到了学生的面前,但是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少学生还是把二者混淆起来。后来,教师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直接让他们自己经历感受,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之前,让学生们先不急于翻课本,找几个学生进行两个生活情景的模拟。5名女生装扮市场上卖生活用品的,1名男生装扮买生活用品的;然后再进行角色的互换,5名女生买生活用品,1名男生卖生活用品。要求:买生活用品的必须买到生活用品,卖生活用品的必须把生活用品卖出。通过进行买卖,学生很快地理解在买方市场中买者占有主动权,供过于求,买方压价的可能性必然会提高;对于卖方市场而言卖者占有主动权,供不应求,卖方提升价格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教学的成果自然不言其说。作为政治教师,要懂得引领学生对于生活有一定的关注,要懂得将一些较为理论化的基础知识融入生活之中去,对于学生而言越是贴近自己的东西越是容易理解与掌握,课堂的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教学的课程而言,其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政治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片段转换为学科知识,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系列的培养,将生活与政治学科的知识进行紧密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使政治课堂具备高效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模块之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素材的贴合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材相同步的生活素材的收集也是必备的,两个方面的融合以及对应,使得其能够达到有机统一,以确保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有目的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特别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例如在价值观内容的学习上,以往会将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作为重点来进行举例,学生们对于这些人不是很了解,又怎么会产生共鸣呢?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生活之中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一定的发掘。“什么样的人值得你去学习?”“要去学习他的什么?”教学的过程应该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学生们就会流露真情,在亲身体验之中懂得人生。
知识的形成,都是前人在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那么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应该融入生活之中去。例如在讲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时,学生们都缺乏生活与课堂的实际联系,觉得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学得不是很透彻。如果课前教师布置几个思考题:“为什么商场之中一样的商品的价格的差异有时候会很大呢?如衣服,相同的款式、质量,而价格的差异有时会相当的明显。然而有些商品不具备通用的用途价格却相等?人们为什么要在商品的选购时进行货比,还是希望能够选取物美价廉的吧?这种要求能够达到吗?”让学生亲自在市场中感受来解决这些问题,再进行课堂上的分析,学习效果很显然就不一样了。学生们通过亲自对商场中的物品的价值的比较与分析,就能够彻底感悟到这些不同之处,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知识,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要好很多,记忆也就更加深刻了,课堂的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将生活化的气息融入政治课堂之中,学生仿佛是在故事之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授课方式又有谁会不喜欢呢?既然喜欢上了这种方式的教学,又怎么会觉得枯燥呢?政治课堂的效率就很容易得到提升了。
要使得政治课堂相融合,教师首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了学生师生关系自然会发生一定的转化,就不会再处于那种紧张的氛围之下了,学生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课堂效率也会随之而提升。
这种方式都是学生们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怎么能不容易接受呢?通过自己的感受得到的知识才会更加牢靠。
生活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导师,对于高中政治课堂而言效果更为突出。希望这种方式的分析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郑艳.生活化高中政治课堂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5.